電磁波吸收材料和裝置在消除通信系統(tǒng)基站、天線裝置、個人終端電磁干擾和泄漏,提升特種裝備隱身性能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寬頻帶、強吸收、輕質(zhì)高效吸波材料一直業(yè)界追求目標,對吸波材料進行有效合理的多層級結構設計是重要方向。
最近,西北工業(yè)大學孔杰教授課題組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fā)表了題為“Hollow Porous Bowl-like Nitrogen-Doped Cobalt/Carbon Nano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的論文,設計了一類具有獨特空心碗狀結構的氮摻雜鈷/碳多孔納米復合材料(圖1),碗狀多孔腔體可以調(diào)節(jié)匹配復合結構與空氣間的阻抗特性,多組分界面極化可協(xié)同提升電磁波多重反射和吸收,空心內(nèi)腔的存在可降低密度,為新型輕質(zhì)、寬帶、強吸收電磁波吸收材料設計制備提供了新視角和重要參考。
圖1 空心碗狀的氮摻雜鈷/碳多孔納米復合材料(HBN-Co/C)設計及制備示意圖
通過碗狀聚苯乙烯磺化(HBSPS),2-甲基咪唑鈷鹽ZIF-67金屬有機框架結構負載生長及在惰性氣氛中高溫熱解,制備系列空心碗狀的氮摻雜鈷/碳多孔納米復合材料(HBN-Co/C)。HBN-Co/C獨特的多級多孔結構一是有利于電磁波在碗狀結構的凹面產(chǎn)生多次反射/散射,增強耗散效果;二是通過精控制空心結構間距、比表面積和氮摻雜鈷/碳雜原子多種功能界面,導致電磁波與材料界面的多重極化,提升入射電磁波吸收效果(圖2)。當厚度為1.9 mm時,最低反射系數(shù)為-42.3 dB(13.3 GHz);當厚度為1.7 mm時,-10 dB以下的有效吸收帶寬可達5.1 GHz。相比本體材料,吸波性能大幅提升,密度大幅降低,可為輕質(zhì)高效吸波材料多層級結構設計提供新的視角。
圖2 空心碗狀的氮摻雜鈷/碳多孔納米復合材料電磁波吸收性能及凹面反射/散射/耗散示意圖
以上工作以“Hollow Porous Bowl-like Nitrogen-Doped Cobalt/Carbon Nano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為題發(fā)表在Chem. Mater.(2021, 33, 1789-1798)上,梁瑾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孔杰教授為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陜西省三秦學者創(chuàng)新團隊計劃等支持。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mater.0c04734
- 南林李延軍教授團隊《Nano-Micro Lett.》:竹源納米纖維異質(zhì)結衍生碳-環(huán)境自適應的寬頻電磁波吸收材料 2022-01-19
- 電子科大文岐業(yè)教授團隊、肖旭研究員團隊 Nat. Commun.:基于離子電導損耗的透明太赫茲寬帶吸波材料 2024-01-07
- 電子科大文岐業(yè)教授/林雪平大學Magnus Jonsson教授 Adv. Sci.:基于導電聚合物纖維素氣凝膠的寬帶太赫茲可調(diào)吸波材料 2023-11-27
- 西南交大孟凡彬團隊 Small:介電型多尺度手性寬頻吸波材料及多級手性協(xié)同效應誘導的電磁波衰減增強機制 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