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津大學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在DNA創制可持續生物塑料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可持續DNA生物塑料的概念,發展了生物質DNA與可再生離聚物組裝的新策略,成功制備了一種在生產、使用和廢棄后處理全過程均與生態環境友好兼容的DNA生物塑料。相關成果發表在化學領域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第一作者為天津大學博士生韓金鵬(現為浙江大學博士后),合作者為中石油石化研究院張坤玉教授。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支持。
塑料的發明堪稱20世紀人類社會一大杰作,并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塑料生產、使用和廢棄后處理過程所帶來的環境和社會問題愈發嚴重,成為全球性挑戰之一。現有塑料的生產原料多來自石油化工產品,原料提取過程往往耗能高、污染高,并伴隨溫室氣體和化學副產物的大量產生。當前,全球每年產生5,100-8,800萬噸塑料垃圾,且這一數字正以驚人的速度逐年增加。塑料垃圾的處置方法主要是填埋(79%)和焚燒(12%),給農業和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當塑料被填埋時,通常需要450年以上的時間才可降解。而且,塑料不完全降解產生的微塑料會隨著生物鏈逐漸積累,如微塑料已在雙殼類、魚類和哺乳動物體內發現,最終將會對人類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發展原料來源豐富多樣,可綠色加工,兼具可降解性和可循環使用的新材料有望從根本上緩解石油基塑料使用所引起的環境和社會問題。
DNA被認為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物高分子,可從生物體內提取,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據統計,地球目前DNA總儲量約為500億公噸。如果可以將其中的小部分DNA轉化為 DNA塑料,理論上可以有效緩解日益增長的塑料使用需求。有鑒于此,仰大勇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低溫加工DNA生物塑料的新方法,制備了一種在生產、使用和廢棄后處理過程均與環境相兼容的DNA生物塑料。DNA生物塑料的原材料包括天然DNA和離聚物,均來源于生物可再生資源。離聚物是一類分子鏈結構中含有一定量陰陽離子基團的聚合物,兼具離子液體和高分子的諸多優點,在自修復材料、智能響應材料和柔性電子器件等新興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采用低溫加工方法,巧妙地利用DNA與離聚物之間的非共價鍵相互作用,可以將DNA/離聚物復合水凝膠轉化為生物塑料,該過程無化學副產物產生和有機溶劑的使用。與石油基塑料熔融加工策略相比,常溫加工的能耗僅為不到5%,是一種節約能源的方法。進一步,對于使用過的DNA塑料,可以通過無損回收策略重新制成新的塑料制品使用,也可以在DNA酶的作用下實現可控降解。DNA塑料回收不涉及高分子鏈斷裂,是一種無損、低能耗的簡易塑料回收策略。在實際生產中,現有的工業化設備可以快速地從藻類和細菌中大量提取生物質DNA,利用這些設備可以實現DNA年產量達數十萬公噸,展現出巨大的市場生產化潛力。
圖1. 由生物質DNA和離聚物為原料制備的可持續DNA生物塑料。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DNA的高度生物相容性,DNA塑料可被加工成生物貼片,結合DNA分子獨特的生物學特性,有望在生物醫學領域發揮重要作用。DNA塑料亦可加工成多腔室微結構,在生物傳感、藥物釋放和組織工程等領域具有重要潛力。DNA塑料優異可折疊性和低溫穩定性,在柔性電子皮膚和軟機器人等領域展現出良好應用前景。此外,受當前水溶性聚合物薄膜廣泛應用的激勵,DNA塑料未來有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1c08888
仰大勇課題組以生物大分子DNA為研究主線,聚焦DNA生物功能材料化學組裝與智能制造,并用于生命分析和疾病治療。
課題組主頁:http://yanglab-dna.com/
- 南京大學祝名偉教授團隊 Nano Lett.:開發了一種輕質、高強、環境友好的木質顆粒板 2025-01-06
- 浙大曹堃教授團隊與合作者 Commun. Mater.:環境友好型森林防火新策略 - 基于明膠的防火噴霧(FRS) 2024-12-28
- 武漢大學呂昂團隊《Nano Lett.》: 纖維素水溶液粘合劑 2024-04-17
- 陜科大王學川教授/黨旭崗副教授 JCIS:具有增強抗菌活性和防腐性能的多功能玉米淀粉基可持續食品包裝 2025-04-27
- 南理工傅佳駿/徐建華團隊 AFM:可持續電容傳感器材料新突破!兼具高韌性和解聚合閉環回收 2025-04-23
- 武漢大學鄧紅兵/趙澤團隊 Sci. Adv.:廢棄花粉和棉纖維“變身”高性能、水加工和可持續的生物塑料 2025-04-07
- 南京農大胡冰教授團隊 Small:天然聚合物直徑分布異質性增強可食用生物塑料膜性能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