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記憶聚合物水凝膠 (SMPHs) 是一類智能軟材料,結晶、超分子作用、離子配位、疏水締合等可鎖定聚合物鏈,固定臨時形狀,在受到外界刺激(例如 pH 值、溫度、光和溶劑作用)時發生解鎖、變形。SMPH在驅動器、仿生機器和生物醫學設備方面有重要應用前景。然而,許多 SMPH機械性能較差,特別是易發生膨脹,制約了其應用。研究制備非溶脹型高強韌水凝膠,是SMPH方向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
常用的水凝膠增強、增韌策略往往影響水凝膠變形性能。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付俊教授團隊使用膠束作為疏水締合交聯劑,制備了一系列高強韌、抗疲勞、響應型水凝膠(ACS Macro Lett 2014, 3, 496-500;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 26326-26331),揭示了膠束交聯增強增韌機理(J Polym Sci Polym Phys 2018, 56, 865-876),并應用于制備宏觀組裝水凝膠驅動器(J Mater Chem B 2018, 6, 257-26)和傳感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12, 51969-51977)。
近期,該團隊研究發現,Pluronic F127 (F-127)膠束可通過氫鍵和疏水締合與聚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 (PHEMA)作用,合成了新型非溶脹的pH響應聚合物水凝膠(圖1)。運用FT-IR和1H NMR研究證實了F-127 膠束與 PHEMA 鏈之間存在廣泛的氫鍵作用。該團隊與中國散裂中子源的科學家團隊合作,首次運用中子散射研究了水凝膠中的相分離結構,發現在水凝膠網絡中,低水溶性的PHEMA分子鏈形成相分離團簇結構,平均回轉半徑約80 nm。
圖1 由F-127和HEMA構建非溶脹聚合物水凝膠 PHFG 的示意圖
圖 2 (a)聚合物水凝膠應力-應變曲線;水凝膠溶脹24小時前后的(b)斷裂強度與(c)尺寸變化;(d)溶脹率
聚合物水凝膠PHFG具有pH響應性。核磁共振研究表明,鹽酸可使PHEMA 側鏈的部分羥基、羰基質子化,從而破壞F-127和 PHEMA 鏈之間的氫鍵,削弱了F-127和PHEMA網絡之間的相互作用,PHEMA團簇變得親水溶脹,從而導致水凝膠膨脹、變得透明。用NaOH中和水凝膠中的HCl后,聚合物凝膠幾乎可以恢復到原來的性能。
圖 3 (a)PHFG 的自愈合行為及(b)可能的自愈機理
此外,研究發現,PHFGs水凝膠部分脫水后,產生內應力而形成花邊翹曲結構,遇水溶脹后恢復到初始平直狀態。利用PHFG水凝膠的形變與水響應行為,研制了智能開關和形狀記憶材料。
圖4 可逆智能開關
其次,更有意思的是,利用簡單的水誘導形狀記憶功能,構筑了一系列非溶脹形狀記憶結構。例如,PHFG螺旋形狀在水中逐漸展開,恢復到初始形狀(圖 5a)。這一簡單策略可方便地應用于構筑仿生形狀記憶器件或驅動器。將PHFG制成含苞欲放的花蕾,在水的滋潤下逐漸綻放,很好的模擬了自然界植物開花的過程(圖5b)。受自然界中蝴蝶振翅飛翔的啟發,將PHFG制成蝴蝶形狀并固定,在吸水過程中,蝴蝶形狀逐漸張開翅膀,展翅欲飛(圖5c)。該形狀記憶功能可自由定義不同的仿生結構。但如何實現自主、可逆的往復運動,仍是有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圖5水凝膠形狀記憶與仿生驅動
總之,該團隊報道了一種基于氫鍵、疏水締合作用,通過膠束交聯制備新型非溶脹響應型水凝膠的新方法。疏水締合與相分離微區協同作用,賦予水凝膠出色的非溶脹性能、強度韌性、響應性、自愈合性能,為拓展水凝膠在智能開關、形狀記憶、仿生驅動等方面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該工作以“Non-swelling, super-tough, self-healing, and multi-responsive hydrogels based on micellar crosslinking for smart switch and shape memory”為題發表在Chem. Eng. J.上。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873224)、工信部(TC90HZV/1)、寧波市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2018B10040)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2038293
付俊教授簡介
中科院“百人計劃”、中山大學“百人計劃”、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入選者。Wiley出版社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編輯,英國皇家學會學術期刊J Mater Chem B和Materials Advances編委。2005年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05年至2007年留學于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2007年至2010年留學于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2010年加入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任研究員,博導。2019年8月加入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任教授,博導。
主要研究高性能水凝膠制備與構效關系,響應型水凝膠驅動器;水凝膠柔性傳感器與可穿戴設備,水凝膠組織工程材料,生物3D打印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成果已在Adv Funct Mater, Chem Eng J, Mater Horizons, Chem Mater,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ACS Macro Lett, Macromolecules, Chem Commun等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130多篇,出版英文專著1部,全部論文累計被引用近7000次,H指數43。授權美國發明專利1項,世界發明專利1項,中國發明專利30多項。
團隊長期招聘博士后、副研究員、研究員,歡迎有志從事科研工作的青年學者加盟!歡迎廣大青年學子報考本團隊碩士、博士研究生!
- 《ACS Nano》:長春工業大學高光輝教授團隊實現水凝膠液體環境下應力感知 2020-09-17
- 四川大學李建樹教授/謝婧副研究員、大連理工孫文研究員 AFM:一種具有pH響應性和軟骨滲透能力的超分子納米顆粒治療骨關節炎 2025-04-30
- 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楊江教授 JCR:可吸入式pH響應型電荷反轉聚合物-siRNA復合物用于ALK融合陽性肺癌靶向基因治療 2025-03-31
- 武漢紡織大學任學宏教授團隊 CEJ:具有pH響應轉換雙重酶活性的納米纖維用于抗菌及過氧化氫檢測 2025-02-18
- 深圳技術大學史濟東等 Carbon:基于石墨烯-納米纖維素復合薄膜的自修復應變/濕度雙模傳感器的設計及在可穿戴呼吸監測的應用 2025-05-28
- 韓國KAIST應鄔彬、寧波材料所朱錦 Macromolecules:紅海星啟發的水下自愈材料突破 2025-04-29
- 北京化工大學楊丹教授 Nano Energy:基于強界面結合力的自供電整體自愈合介電彈性體致動器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