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材料的微觀結構由分子結構所決定,同時包含著宏觀性質的信息,在聚合物材料設計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隨著聚合物材料不斷發展,其微觀結構之間的差距逐漸趨同,難以使用人眼區分,而機器學習方法通過定量化識別圖像的方法,解決上述問題。但當使用實驗中獲得的少量結構圖像進行機器學習訓練時,仍舊面臨著樣本量少且稀疏,黑箱模型解釋性差的問題。
近日,浙江大學高翔副教授報道了一種通過機器學習方法定量識別聚合物材料微觀結構的方法:該研究首次通過機器學習的方法,實現了對于實驗中所獲得的聚合物微觀結構識別。對于樣本量少且稀疏的問題,采用了遷移學習的方法,通過使用模擬獲得的二元組份結構圖預訓練模型,再通過使用實驗中獲得的樣本再次微調模型;對于黑箱模型解釋性差的問題,通過特征可視化的方法,獲得可以使用理化知識所解釋的結果。最終獲得的神經網絡模型R2可達0.99,MAE誤差僅為3.11。
圖1 機器學習流程示意圖
針對遷移學習,數據本身特點以及后續的特征可視化操作,設計卷積神經網絡(后續簡稱aim-Net,圖2)用于訓練。首先通過圖像剪裁進行圖像的數據增強,隨后根據文獻中(npj Comput Mater 2019, 5, 95.)的方法使用Cahn-Hilliard方程生成的模擬圖像進行模型的預訓練,再次使用實驗中獲取的AFM圖像微調模型的參數。最終獲得十分出色的分類與回歸結果(圖3)。
圖2 針對遷移學習與特征可視化方法所設計的神經網絡
圖3 原始圖片獲取與訓練結果(a)PS-nBA共聚物,從左至右分別為兩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線形梯度共聚物,V形梯度共聚物,無規共聚物,(b)圖像剪裁進行數據增強,(c)使用卷積神經網絡獲得的回歸結果,(d)使用卷積神經網絡獲得的分類結果
圖4 (a)使用Guided-Back Propagation算法以及Smooth Grad算法進行特征可視化的結果(b)兩嵌段共聚物(DI)在不同網絡以及遷移學習前后可視化結果對比圖(c)三嵌段共聚物(TRI)在不同網絡以及遷移學習前后可視化結果對比圖
圖5 (a)邊緣梯度提取定義模糊度(b)全部輪廓周長加和定義分散度(c)對特征進行9種非線性變換(d)獲得定量化公式(e)定量化公式回歸結果小提琴圖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2c15311
- 北京化工大學王東教授所著《原子力顯微鏡及聚合物微觀結構與性能》出版 2022-03-26
- 魯東大學徐文龍 Small:機器學習輔助的表面活性劑增強型抗溶脹水凝膠柔性傳感器用于水下手勢識別 2025-05-26
- 天大封偉教授團隊 Adv. Mater.:當仿生設計遇見機器學習 - 未來智能熱管理材料 2025-05-17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AM: 發明“機器學習增強試錯法” - 實現橡膠配方高效、極限優化,已應用于高技術裝備制造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