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高松、王哲明教授課題組在用甲酸根構筑分子磁性體系方面獲得系列研究成果
2009-04-13 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
近年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松院士和王哲明教授課題組在用甲酸根構筑分子磁性體系方面的研究獲得了系列的成果。
該課題組系統深入地研究了多孔磁性甲酸鹽[M3(HCOO)6],它們具有相同的金剛石多孔骨架;高的熱穩定性和廣譜的包合客體分子的性質;客體調控的磁性;手性客體包合形成的手性磁體;極性客體包合導致的鐵電和鐵磁性共存;以及不同比例的混合金屬Fe-Zn表現了由多孔的三維磁有序自旋玻璃超順磁體順磁體的漸次轉變等等(Chem. Commun. 2004, 416; Inorg. Chem. 2005, 44, 1230; Adv. Funct. Mater. 2007, 17, 577, 2007, 17,1523; Aust. J. Chem. 2006, 59, 617; Polyhedron 2007, 26, 2207;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5074;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4, 6508)。
該課題組以質子化有機胺陽離子為模板,構建了多個系列的甲酸橋連過渡金屬形成的三維磁性骨架,具有由模板調控的不同的網絡結構和孔,模板質子化胺與磁性骨架形成的氫鍵系統有可能進一步產生鐵電性。先期的一些結果已經發表(Dalton Trans. 2004, 2209; Inorg. Chem. 2004, 43, 4615; Inorg. Chem. 2007, 46, 437; Inorg. Chem. 2007, 46, 8439)。最近,該課題組獲得了甲酸橋連八核簇形成的64核Fe64反鐵磁立方體(J. Am. Chem. Soc. 2008, 130, 10500)和甲酸橋串聯3核MnIII3單分子磁體單元形成的單鏈磁體(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7388),表明了用甲酸根可以構建多種有趣的磁性體系。
以上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并應邀為Chem. Commun.撰寫了綜述文章“Constructing magnetic molecular solids by employing three-atom ligands as bridges”(Chem. Commun. 2008, 281)。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chen)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