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劉盡堯團隊《Sci. Adv.》:礦化涂層細菌
2023-03-22 來源:高分子科技
細菌作為活體生物試劑,對多種疾病的治療顯示出巨大潛力。然而,細菌對外界破壞因素的不耐受性,容易導致其生物利用度低,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嚴重限制了細菌生物療法的臨床轉(zhuǎn)化與應(yīng)用。表面涂層方法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它不僅能提高細菌抵抗環(huán)境威脅的能力,還賦予其本身所不具備的多種外源性功能。通過表面涂層可有效操控細菌的生物學行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治療潛力。例如,他們前期通過引入保護性涂層使口服益生菌對抗生素、消化酶、膽汁酸等具有更好的抵抗性(Science Advances 2021, 7, eabf0677;Advanced Materials 2021, 33, 2007379;Science Advances 2020, 6, eabb1952; Adv. Mater. 2020, 32, 2002406;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5783)。然而,目前可同時增強腸道厭氧益生菌抵抗常規(guī)藥物生產(chǎn)過程中需經(jīng)歷的有氧環(huán)境、紫外輻照和酒精消殺等過程以及口服后所遭受的胃酸和膽汁酸等胃腸道苛刻條件的方法卻鮮有報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細菌生物療法的進一步應(yīng)用和推廣。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策略來解決上述問題。
課題組博士后耿忠民(現(xiàn)為青島大學腫瘤研究院研究員)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劉盡堯研究員、曹湞萍副研究員及吳馮助理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上海市探索者計劃等支持。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e0997
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guān)新聞
- 暫無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