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時代,加密解密材料的發展對保障我們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具有光致變色性能的水楊醛希夫堿因結構簡單且制備容易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加密解密領域。但目前大多數水楊醛希夫堿僅限于利用單模態光致變色進行應用,其雙模態加密解密材料的研究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信息的安全級別。
調控激發態分子內質子轉移(ESIPT)和順反異構(ISO)雙重過程可實現對水楊醛希夫堿的光致變色性能的調節。其中,ESIPT允許的兩種雙重過程(ESIPT+ & ISO+和ESIPT+ & ISO-)均已有報道,而ESIPT禁阻的機制還未有見。此外,聚集態的制備方法(結晶和快速沉淀)可影響分子內氫鍵的形成,從而達到調控ESIPT的效果,進一步影響ISO過程,實現在晶態和非晶態下都具有獨特吸收和發射特性,達到對信息的雙模態加密解密的目的。
圖2:晶體及無定型構象分析
本文第一作者為蔡旭敏副教授、二年級研究生仲偉仁(專碩)和鄧紫薇(碩博),通訊作者為蔡旭敏副教授、趙征教授和唐本忠院士。本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601087和52003228)和深圳市分子聚集體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ZDSYS20211021111400001)等項目資助。
通訊作者簡介
蔡旭敏,副教授,先后就讀于南京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2016年起在國家“雙一流”建設專業——南京林業大學“林產化工”專業工作,江蘇省“雙創博士”,與“聚集誘導發光”創始人唐本忠院士長期合作。近年內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的代表性SCI論文有: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773;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DOI: 10.1016/j.cej.2023.143353;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451, 138627;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0, 230, 115649;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8, 6, 2898-2904等。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生物基(松香、香豆素、纖維素等)聚集誘導發光(AIE)材料的分子設計、發光機理、聚集態構性關系、防偽加密和光學診療等應用研究,致力于拓寬現有石油化學品基發光材料的研究對象,開發并提升生物基材料的附加值。
文章作者:Xu-Min Cai*, Weiren Zhong, Ziwei Deng, Yuting Lin, Zhenguo Tang, Xuedan Zhang, Jianyu Zhang, Wenjin Wang, Shenlin Huang, Zheng Zhao*, Ben Zhong Tang*
文章題目:A simple AIE-active salicylideneaniline towards bimodal encryption-decryption with unique ESIPT-inhibited amorphous state
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3020843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細胞膜靶向的聚集誘導發光分子用于神經追蹤和損傷的可視化 2025-01-21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與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綜述: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實現高分辨生物成像 2025-01-07
-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北理工黎朝 AM:基于AIE活性納米復合水凝膠的可穿戴交互式信息-傳感材料 2024-03-23
- 南工黃維院士團隊史慧芳教授課題組 AFM:高效透明的無定型態聚合物基長余輝最新進展 2024-11-26
- 中北大學劉斌、太原理工大學楊永珍團隊《Chin. Chem. Lett.》:通過聚合和氫鍵作用實現聚醇的長壽命室溫磷光 2022-11-23
- 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馬驤教授團隊:純有機無定形態無重原子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 2018-08-16
- Nat. Rev. Mater. 亮點報道 - 電子科技大學王東升/鄭永豪團隊:自適應光致變色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