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閉塞性血栓的形成是許多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高發病率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常規的血栓檢測手段面臨著一系問題,如:信號弱,空間分辨率低,檢測耗時等嚴重限制了其在檢測中的應用。光聲成像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和較深的穿透深度,且近紅外二區(NIR-II, 1000-1700 nm)窗口的光聲成像具有更低的組織背景干擾,更高的組織穿透和信背比。然而,傳統的供體-受體(D-A)有機聚合物分子由于分子間靜電相互作用嚴重限制了分子內運動,由于分子運動在放大光聲信號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限制其在活體中的檢測應用。所以設計具有優異的近紅外二區吸收的分子探針并應用到活體血栓檢測是血栓類疾病診斷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近期,南開大學齊跡、孔德領聯合醫學科學院工程所李穩等設計開發了一種具有優異的長波長NIR-II吸光能力的新型半導體均聚物光聲探針,并首次實現了活體層面長波長NIR-II光聲成像可視化引導的熱涌動與一氧化氮協同治療血栓。該工作以“Near-infrared-II photoacoustic imaging and photo-triggered synergistic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via fibrin-specific homopolymer nanoparticle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宋健文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南開大學齊跡、李穩和孔德領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小結:作者設計的這種基于長波長NIR-II光聲成像引導的有機納米體系不僅具有優異的NIR-II光吸收能力,明亮的光聲信號,強的組織穿透力和優異的血栓積聚能力等特點,能夠以超高的信噪比、選擇性地點亮血栓,而且還整合這種精確的血栓檢測能力和卓越的抗血栓活性于一體,首次實現了活體上對血栓的長波長NIR-II光聲成像及血栓協同治療過程的可視化,血栓局部的熱涌動效應和按需釋放一氧化氮的結合不僅可以有效溶解血栓,還可以促進納米粒子滲透到血栓中,從而提高抗血栓效果。同時,這種無創的近紅外光可控的溶栓納米體系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較低的出血副作用風險,有望改善血栓診斷和治療的現狀。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2691-8
- 唐本忠院士和錢駿教授:AIE材料用于大體積動物的長波長NIR-II大深度高分辨率活體成像 2020-06-16
- 北化尹梅貞教授/秦蒙教授團隊 Small:基于苝酰亞胺的近紅外二區光熱試劑用于原位腦膠質瘤診療 2023-03-04
- 浙江大學周民團隊 ACS Nano:銅源異質結納米眼用凝膠用于真菌性角膜炎治療 2022-10-26
- 北化大徐福建教授團隊:Janus結構殼聚糖/金雜化納米顆粒的可控合成及實現光聲成像引導的光熱治療 2021-03-18
- 華東理工馬驤教授團隊 Nat. Commun.:光固化及4D打印過程室溫磷光可視化 2025-05-08
- 大連理工大學劉田教授連發 Nat. Commun./CRPS: 一種用于實時監測軟材料、活組織應力分布的定制化、可視化平臺 2025-02-10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細胞膜靶向的聚集誘導發光分子用于神經追蹤和損傷的可視化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