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基儲能系統由于其固有的安全性、低成本以及鋅金屬負極(高理論容量、低氧化還原電位和豐富儲量)的優點,已被認為是電網規模儲能系統的合適候選者。然而,鋅金屬表面寄生副反應及枝晶生長嚴重限制了其循環壽命和穩定性。當進一步應用于高鋅利用率、低N/P比和間歇條件等實際場景時,副反應影響更加顯著,嚴重阻礙了鋅基儲能系統的商業化進程。構筑穩定的電極/電解質界面是一種有效抑制副反應的策略。然而,目前開發策略過程相對繁瑣,存在添加劑易分解導致副反應抑制不足的風險。因此,探索簡單有效的方法實現高利用率的鋅金屬負極具有重要意義。
東華大學焦玉聰研究員前期圍繞聚合物電解質結構設計以提高鋅基儲能系統性能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基于Hofmeister效應在電解質內構筑三元氫鍵,有效調節凝膠電解質在低溫下的機械性能和電化學性能(Adv. Mater. 2022, 34, 2110140);設計聚合物酸凝膠電解質實現正極容量和循環穩定性的同步提高(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215060);設計磷酰膽堿兩性離子保護層防止水與鋅金屬的直接接觸抑制副反應(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7271);以及四價Zr4+離子交聯凝膠電解質通過靜電屏蔽效應實現無枝晶鋅金屬負極(Energy. Environ. Sci. 2023, 16, 4561-4571)等工作。
圖1 BE,PMC和PMCNA調控電解液結構及鋅沉積行為示意圖
圖2 EDL結構調節表征
圖3 鋅沉積行為及副反應抑制表征
圖4 Zn/Zn2+可逆性表征
圖5 Zn//PANI和Zn//AC性能表征
以上研究成果近期以“Guiding Zn Uniform Deposition with Polymer Additives for Long-lasting and Highly Utilized Zn Metal Anodes”為題,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14456)上。東華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博士研究生馮豆豆為文章第一作者,焦玉聰研究員和武培怡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14456
- 阿爾伯塔大學曾宏波教授 AFM:皮膚角質層啟發的本征保濕抗凍兩性離子水凝膠用于智能柔性傳感器 2025-04-14
- 浙工大楊晉濤/鄭司雨團隊 Macromolecules:基于鐵鹽強化兩性離子水凝膠 2025-03-08
- 浙工大馮杰/張靜團隊、浙江省人民醫院周佳 AHM:用于組織修復和預防術后粘連的“Janus”兩性離子水凝膠貼片 2024-12-10
- 南昌大學陳義旺教授、胡笑添教授團隊等 AFM:聚合物網格的有序構建實現效率超過20%的可拉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3-03-19
- 新型飛機燃料聚合物 可提高飛行安全 2015-10-16
-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設計可修復性能的聚合物添加劑 2008-10-22
- 東華大學武培怡/焦玉聰團隊 EES: Zr2+交聯凝膠電解質實現無枝晶鋅金屬負極 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