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會阻礙傷口愈合過程,甚至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如組織壞死、器官衰竭和敗血癥。因此,早期及時發現和治療感染性病原體對于防止傷口進一步惡化至關重要,并有利于傷口護理。目前,臨床檢測病原體的金標準主要包括平板培養、聚合酶鏈反應(PCR)、測序等。雖然這些方法相對靈敏可靠,但復雜的工作流程,包括繁瑣的樣品預處理和數小時至數天的檢測時間,可能會錯過治療機會。此外,這些檢測方法的應用受到對精密儀器和熟練操作人員需求的限制,使其難以在醫療資源有限的地區或在現場實施。因此,迫切需要開發簡單、快速、經濟、可現場操作的傷口感染性病原體檢測分析策略。當前,無需實驗室設施的即時檢測(POCT)方法已經成為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法,也是病原體檢測研究的焦點。雖然POCT方法在檢測傷口細菌方面卓有成效,但它們通常沒有考慮到傷口護理的其他重要方面,如傷口保護、抗菌特性和促進愈合。此外,以往主要基于傷口溫度、pH變化判定傷口感染程度的方式,其準確性往往受環境和生理干擾因素較大。
已知MUG分子含有糖苷鍵,可被β-GUS酶解成4-MU和β-D-葡萄糖醛酸,而4-MU在紫外光照射下可產生藍色熒光。由于常見的傷口病原菌,如大多數腸桿菌科、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都能分泌β-GUS,因此將MUG摻入透明度較高的水凝膠敷料中可以實現傷口細菌的原位可視化檢測。該研究分別通過肉眼和智能手機檢測裝置觀察水凝膠敷料—大腸桿菌共孵育后藍色熒光強度變化。結果表明,在相同的培養時間下,熒光強度隨細菌濃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可以實現細菌的可視化檢測與感染程度判定。但與基于智能手機的檢測裝置相比,裸眼識別的靈敏度較低。只有當細菌濃度高于106 CFU/mL時,可以裸眼觀察到顯著熒光強度差異;而在智能手機檢測裝置中,細菌濃度為103 CFU/mL即可觀測到顯著熒光變化。同時,ImageJ處理結果顯示出了類似的變化趨勢。在此,裸眼的低靈敏度主要是由于紫外線光源的位置和角度變化、水凝膠的表面光反射、環境光的干擾等導致激發光強度不一致,這也是裸眼檢測的共性問題。據報道,當傷口細菌數量達到105左右時,通常可被認定為感染。因此,雖然可以通過裸眼觀察識別已感染的傷口,但為了實現感染的早期發現,還是需要借助智能手機檢測裝置。
該研究采用全層皮膚缺損SD大鼠,評價了智能傷口敷料的體內細菌檢測及抑制作用。與正常傷口相比,在紫外線照射下,感染傷口可見藍色熒光。感染創面第0天通過智能手機檢測系統測得B值約為221,明顯高于正常組(約120),表明創面處于“Severe”感染階段。感染創面B值隨著近紅外光處理逐漸降低,直至與正常組一致,說明創面細菌數量減少,并得到有效抑制。提取不同時間點創面滲出液進行細菌培養。近紅外光處理后的細菌數量明顯減少。第6天幾乎沒有觀察到明顯的菌落。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均降至5%以下。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中的抗菌治療僅在敷料更換時進行。因此可以推斷,增加抗菌治療次數將加速細菌清除效果。以上結果表明,該智能傷口敷料具有良好的細菌檢測和響應性抗菌能力,可作為一種新型傷口敷料用于傷口感染的原位檢測和按需抗菌治療。
兼具原位檢測和清除細菌的智能傷口敷料可以準確評估創面細菌感染情況,根據需要進行精準抗菌治療,從而提高創面護理效率,促進創面個性化治療。然而,目前這類敷料報道較少。雖然可以通過在敷料中嵌入復雜的生物傳感器或電子元件來實現原位細菌檢測,但是較高的生產成本和復雜的傷口護理方式具有應用局限。同時,以往主要基于傷口溫度、pH變化判定傷口感染程度的方式,其準確性往往受環境和人體生理干擾因素較大。此外,盡管使用顏色變化作為傷口感染檢測是一種方便實用的方法,但是僅僅依靠裸眼識別和判斷的視覺檢測方法往往受到個體感官差異的影響。由于當前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和固有優勢,包括高效率、非侵入性、便攜性以及安裝第三方APP作為信號讀取器的能力,因此基于智能手機的POCT方法受到了較高關注。此外,傷口愈合的實時過程數據可以根據需要傳送給遠程醫療人員,從而實現遠程護理。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ctbio.2023.11.045
- 哈佛大學醫學院陶偉教授Cell子刊綜述:針對性傳播感染類疾病即時檢測的納米材料平臺 2021-07-30
-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陳一杰團隊 AHM封面:細菌毒素響應型仿生納米氣泡用于精準光動力抗菌治療 2022-09-30
- 北化徐福建教授/俞丙然教授團隊、北京協和醫院睢瑞芳教授 AFM:靶向性光動力抗菌納米組裝材料用于多藥耐藥生物膜感染的角膜炎治療 2021-12-22
- 四川大學王云兵教授團隊:協同化學和光動力抗菌治療的多功能光敏性納米顆粒增強傷口愈合 2019-11-24
- 福州大學黃達/南科大吳德成 AHM:集成pH探針和超聲響應性微囊的可注射水凝膠用于傷口可視化監測和按需治療 2024-01-16
- 中科院化學所張軍/田衛國、國家納米中心孫斐婓 AFM:纖維素基Janus智能敷料 - 用于糖尿病傷口滲出液管理與可視化監測 2023-10-15
- 哈工大任玉坤教授團隊《Adv. Mater.》:用于滲出液管理和慢性傷口按需治療的無線閉環智能敷料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