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液/液)和泡沫(氣/液)是工業中廣泛應用的多相體系,其通常是熱力學不平衡的,但可通過動力學作用使其具有長期穩定性。傳統上,使用分子乳化劑或表面活性生物聚合物來降低不混相之間的界面張力避免相分離。近年來,固體顆粒穩定的Pickering多相體系由于其優異的穩定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各種固體穩定劑中,來源于農業和林業的纖維素微/納顆粒由于其獨特的形態特征和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在Pickering多相體系中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為此,天津科技大學司傳領教授、徐婷副教授與南京林業大學蔡旭敏副教授、廣西大學姚雙全助理教授、及東北林業大學宦思琪教授合作,從Pickering體系(包括乳液和泡沫)穩定性角度,對纖維素膠體顆粒形成和穩定Pickering多相體系的基本理論、影響因素、制備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全面介紹了由纖維素顆粒穩定的Pickering多相體系衍生的新型材料及其在食品、刺激相應型材料和泡沫材料領域的應用。提出了纖維素微/納顆粒基Pickering多相體系在科學研究中所存在的挑戰及解決策略,為纖維素微/納顆粒基Pickering多相體系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以上相關成果及內容以題為Pickering multiphase materials using plant-based cellulosic micro/nanoparticles發表在《Aggregate》上(中科院1區,IF:18.8),并被遴選為封面文章(圖1),第一作者分別為天津科技大學劉慰博士、斯德哥爾摩大學龐博博士和天津科技大學博士生張萌。
圖1. 論文被遴選為《Aggregate》封面文章
纖維素微/納顆粒穩定Pickering體系的理論
基本理論
纖維素微/納顆粒的界面自組裝
纖維素具有親水的表面性質,但纖維素顆粒的晶面在結構上是非等效的,當在界面吸附時,它們的疏水邊緣(200)會定向向油相彎曲(圖2c),即未經修飾的棒狀纖維素顆?梢赃m應油滴的曲率,促進其在界面進行組裝。然而,由于沒有實際的疏水性實體與纖維素顆粒的表面相連,它們僅通過表面與油接觸,而不是在油相中伸展,這限制了吸附和隨后排列的動態調整。利用纖維素顆粒的“偽兩親性”及獨特形態特征,它們可以在界面自組裝,這高度依賴于它們的尺寸、表面性質、顆粒間相互作用等。表面電荷密度小于0.03 e/nm2的納米纖維素晶體(CNC)能有效地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高穩定性的微小液滴,而過高的表面電荷密度(>0.03 e/nm2)則會產生強烈的靜電排斥作用,在CNC之間產生阻礙其在界面吸附、排列和連接的效果,導致乳液太穩定。因此,在制備乳液時添加少量鹽可以部分中和CNCs的負電荷,提高乳液體系穩定性。
纖維素微/納顆粒穩定Pickering體系的制備方法
纖維素顆粒在吸附時可以不可逆地錨定在油水界面上,為了克服顆粒從界面分離所需的能量障礙,通常需要在Pickering乳化過程中施加外力或改變溶液條件。乳化過程中產生的強大機械力有助于克服解吸的能量屏障,從而形成含有相對較小液滴的Pickering液滴。根據機械過程所需能量的不同,Pickering體系的制備方法有三種,分別是定/轉子混合、超聲乳化和高能均質(圖4)。此外,可以產生均勻分布液滴的膜乳化和微流控技術也被用于生產Pickering乳液。然而,因為纖維素顆粒的尺寸大、表面活性低,這兩種方法很少用于纖維素顆粒穩定Pickering體系的制備。
圖4. 生產纖維素顆粒穩定Pickering乳液的示意圖:a)超聲波、b)定/轉子混合、c)高壓均質
纖維素微/納顆粒基Pickering多相材料
Pickering乳液在食品領域的應用
Pickering乳液基刺激響應型材料
圖6. a)苯基聚乙烯亞胺修飾的CNC和b)聚[2-(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MAEMA)-g- CNC穩定的Pickering乳液的pH響應行為示意圖;c)由Jeffamine M2005修飾的CNC穩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溫度和CO2雙響應原理圖
Pickering泡沫的應用
圖7. a)沒有纖維素顆粒的情況下形成的濕Pickering泡沫(左圖),在纖維素顆粒的存在下形成的濕Pickering泡沫(右圖);b)在沒有纖維素顆粒的情況下,由濕Pickering泡沫模板制成的固體泡沫,在空氣中干燥后為塌陷的粉末(左圖)。在纖維素顆粒的存在下,由濕Pickering泡沫模板化制成的固體泡沫保持了初始結構并形成多孔固體
挑戰與展望
纖維素膠體顆粒獨特的形態特征和可調的表面特性使其能夠在油水界面自組裝,形成位阻屏障,抑制分散相液滴的聚集,因而在穩定Pickering多相體系中備受關注。纖維素顆粒在油水界面的組裝受其形態、表面電荷、潤濕性等因素的影響,可通過物理或化學改性方法進行調節。本文對纖維素膠體顆粒形成和穩定Pickering多相體系的基本理論、影響因素、制備方法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歸納和總結。此外,綜述了由纖維素顆粒穩定的Pickering多相體系衍生的新型材料及其在食品、刺激相應型材料和泡沫材料領域的應用。為促進纖維素微/納米顆粒基Pickering多相體系的發展,本文提出了纖維素微/納顆粒基Pickering多相體系在科學研究中所存在的挑戰及解決策略: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02/agt2.555
作者簡介
徐婷,天津科技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中科協資助)入選者,中國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2020年于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同年入職天津科技大學。任The Innovation(SCI一區,IF33.1)等學術期刊青年編委。研究方向包括紙基先進功能材料、纖維素納米材料的可持續制備及先進納米生物質復合材料等,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企業橫向項目及全國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10余項。以第一/通訊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16篇、熱點論文10篇、封面論文12篇)。申請/獲授權發明專利11項(其中國際專利4項),制定行業標準1項。先后獲國家林草局梁希林業科技進步獎、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英國IChemE杰出研究獎等。
司傳領,天津科技大學教授、博導、科技處副處長、全國青聯委員。主要從事制漿造紙及生物質資源高值化利用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林草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天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人才計劃。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美國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榜單、Bentham Ambassador等。研究成果獲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國家林草局梁希林業科技進步獎、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中國輕工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等。
蔡旭敏,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江蘇省“雙創博士”,國家“雙一流”專業“林產化工”系副主任,于南京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唐本忠院士指導下開展研究工作,主要從事林木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和AIE研究相結合的BioAIE跨學科研究。近3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Advanced Science和 Aggregate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及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研究工作得到美國科學促進會EurekAlert、國家科學評論和交匯點媒體雜志等亮點報道。任The Innovation和《生物質化學工程》青年編委。課題組鏈接:https://www.x-mol.com/groups/cai_xumin
姚雙全,廣西大學助理教授,廣西清潔化制漿造紙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科研秘書,廣西大學與紐約州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師從王雙飛院士和覃程榮教授,主要從事木質纖維生物質高效清潔分離和紙漿清潔化漂白研究。近3年在Aggregate、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和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論文SCI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及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研究工作得到田納西大學Arthur J. Ragauskas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認可。任《大連工業大學學報》首屆青年編委以及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員等職務。個人網址鏈接: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Shuangquan-Yao
宦思琪,東北林業大學教授,于2017-2021年間在芬蘭阿爾托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Orlando J. Rojas教授。主要從事林木生物質材料多維重組與功能應用研究,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博士后面上項目、黑龍江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近五年在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總引用次數超過3000次,授權發明專利3項。
- 江南大學皮付偉教授 Angew:基于偶氮-吡啶骨架的COFs薄膜 - 兼具高穩定性與多重應用性能 2025-06-26
- 華南師大蘭亞乾/陳宜法團隊 Nat. Commun.:一種可加工的類蜘蛛網粘合劑 2025-05-28
- 浙理工胡毅教授 ESM:由廢棄腈氯綸纖維制備的復合固態電解質 - 具有多個Li+傳輸通道,增強了鋰金屬電池的界面穩定性 2025-05-14
- 華南師大張振 Small:纖維素納米晶穩定皮克林乳液法制備高潛熱、熱致變色的相變材料微膠囊及其在智能涂料上的應用 2025-07-09
-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侯春生研究員團隊 ACS Nano:黃麻納米纖維素精準調控腸道菌群,重建微塑料損傷的腸道微生態平衡 2025-07-04
- 武漢大學陳朝吉、高恩來/林科院林化所劉鶴 AFM:二氧化碳衍生多功能生物基非異氰酸酯聚氨酯助力紙張轉化為紙塑 2025-06-30
- 蘇州大學何樂課題組《Chem. Mater.》:分步策略可控制備復雜異質結構膠體顆粒 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