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瘢痕(Pathological scars,PS)是傷口異常愈合導致皮膚過度纖維化的結果,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s)和瘢痕疙瘩(keloids),發(fā)病原因與炎癥反應和肌成纖維細胞的過度激活密切相關。它不僅凸出皮膚表面過度增生,而且會導致皮膚與關節(jié)功能障礙、瘙癢或有刺痛灼熱感,逐漸發(fā)展長大后會形成大面積瘢痕腫塊,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目前,治療瘢痕疙瘩的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光電、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和硅酮凝膠貼等。這些治療方法具有相關缺陷,如手術或放療后的高復發(fā)率(20%~90%)和導致正常組織損傷、減張/加壓/保濕治療所需時間過久,且無法根治。其中,經皮注射相關藥物治療被認為是最方便、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因為它能夠穿透致密的瘢痕組織,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但局部注射引起的劇烈疼痛讓患者難以接受,且具有藥物吸收快、不均勻分布和需要專業(yè)醫(yī)務人員操作缺點。因此,制定一種自我管理策略,實現(xiàn)均勻、緩慢地、微創(chuàng)的經皮注射給藥,對PS的有效治療至關重要。
基于以上,來自康復大學周祺惠研究員團隊與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王志國主任合作,開發(fā)了一種基于脂肪來源干細胞濃縮條件培養(yǎng)基(ADSCC-CM)交聯(lián)角蛋白水凝膠的新型微針(MN)貼片,用于負載曲安奈德(TA),通過ADSCC-CM和TA的雙藥物遞送,發(fā)揮減輕炎癥和調控肌成纖維細胞行為的協(xié)同作用,同時達到避免現(xiàn)有治療技術缺點的目的。該研究以題為“ADSCC-CM-Induced Keratin Hydrogel-Based Bioactive Microneedle Patch Containing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Scar”發(fā)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燒傷整形外科碩士研究生李聰和康復大學易兵成副研究員為本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圖1. TA@AC-MN的制備和治療PS的示意圖。
圖2. AC-MN制作過程及表征。
圖3. 體外評價ADSCC-CM和TA對抑制HSFs過度活化和炎癥反應的協(xié)同作用。
圖4. TA@AC-MN對兔耳瘢痕模型治療的體內評價
圖5. TA@AC-MN對兔耳瘢痕炎癥的抑制作用評價
圖6. TA@AC-MN治療后家兔耳瘢痕組織分析
圖7. 免疫組織化學分析TA@AC-MN在瘢痕治療中的作用機制。
綜上,該研究開發(fā)了一種基于ADSCC-CM交聯(lián)角蛋白水凝膠的新型微針貼片,用于負載TA,通過ADSCC-CM和TA的雙藥物遞送達到減輕嚴重炎癥和抑制HSF的過度激活來治療PS的目的。ADSCC-CM被首次報道用作交聯(lián)劑來構建角蛋白水凝膠,其具有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并且可以成功穿透PS組織。當AC-MN作為藥物載體負載TA時,在TA@AC-MN中觀察到TA和ADSCC-CM的雙藥物釋放特征。重要的是,TA@AC-MN釋放的TA和ADSCC-CM在體外具有協(xié)同抑制HSF過度活化的作用。在兔耳瘢痕模型中給藥4周后,TA@AC-MN能達到有效改善瘢痕體積、彈性、色澤和緊致度的治療效果?傊,該研究驗證設計的TA@AC-MN顯示出治療PS的能力,該技術有望發(fā)展為一種自我管理、低成本、微創(chuàng)的PS臨床治療策略。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00457
- 華科大楊光教授團隊《Bioact. Mater.》綜述:含有生物活性分子和干細胞的載體型水凝膠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治療 2025-03-09
- 上海交大趙慧教授、朱申敏教授團隊《ACS Nano》:仿生手性螺旋結構觸發(fā)的“生物活性”治療性接觸鏡用于角膜損傷快速修復 2025-03-01
- 塔夫茨大學David Kaplan 院士/Chunmei Li 教授團隊 Nat. Commun.:基于蠶絲蛋白的生物活性塑料 2025-01-05
- 東南大學葛麗芹教授課題組《ACS AMI》:微波響應工程化血小板微針貼片用于腫瘤深層滲透和精準治療 2025-02-26
- 東南大學葛麗芹教授/劉玲教授 CEJ:多功能微針貼片與電刺激協(xié)同調節(jié)傷口微環(huán)境 促進感染糖尿病傷口愈合 2025-02-17
- 康復大學周祺惠/易兵成 J. Adv. Res.:模擬蚊喙無感知叮咬機理開發(fā)出凹面微針貼片用于眼部麻醉 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