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光鑷(OT)為物理、生物和材料科學等研究提供了顛覆性技術。在過去幾十年里,有多次諾貝爾獎與光鑷操控技術相關。傳統光鑷利用超強聚焦激光(~ 1×107 mW mm-2)產生的光梯度力(皮牛,~ 10-12 N)來操控微納顆粒,但存在系統復雜、光損傷、作用力小、操控范圍窄、僅適用于透明物體等問題。新型光操控技術利用光響應性智能材料生成的溫度場、電場等,有效降低了傳統光鑷所需的光照強度,同時顯著增加了操控作用力,但這類技術仍面臨復雜系統、低靈活性、適應性差等關鍵難題,嚴重阻礙其實際應用。
相關成果以“Photopyroelectric tweezer for versatile manipula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The Innovation (IF: 33.2)上。該光-電鑷基于鐵電高分子材料構建的光-電轉換器所產生光-電場,光強比傳統光鑷小7個數量級,但操控作用力比傳統光鑷大7個數量級,這使得它能成功操作體積范圍跨越10個數量級的液滴(1 pL~10 mL),并實現細胞離子通道、單個細胞到細胞聚集體的不同尺度操控,為微型機器人、類器官和神經調控等重點前沿科技領域研究提供全新工具和方法。
圖1 光-電鑷(PPT)的設計。(A-C)PPT操控系統包含近紅外激光光源和光-電轉換器,其中光-電轉換器由LMPs/P(VDF-TrFE)高分子薄膜、潤滑層和兩片PMMA封裝集成;(D)PPT在光照下能穩定輸出電壓;(E)隨著激光功率密度從2 mW mm2增加到111 mW mm2,輸出電壓從0.26 V增加到3.34 V;(F)光-電轉換能力隨表面介質厚度從1 cm增加到10 cm仍有效維持;(G)PPT可在非電導性介質中操縱5 μm的SiO2顆粒、1 pL水滴和10 mL水滴;(H)PPT在導電性介質中操縱活魚卵(直徑1 mm)和程控1 mm直徑的塑料球。
圖2 PPT操控機制。(A-C)在非導電介質中,PPT操縱物體的受力Fe, x、Fe, y和Fe,z隨著L(輻照光斑中心到物體中心的 x 軸距離)的變化而變化;(D-F)在導電介質中,Fe,x和Fg決定物體運動動力學;(G)不同介電常數物體、物體在非導電介質和導電介質中的不同位置、不同導電率介質與物體運動速度間的關系。
圖3 PPT的跨尺度物體操控。(A)PPT可組裝水凝膠機器人,穿越迷宮,并在填充有硅油介質的封閉微流控芯片中運輸紅色固體貨物;(B,C)PPT微觀操控系統可編程地操控硅油介質中5 μm直徑的聚苯乙烯顆粒;(D,E)PPT操控物體的普適性及與相關技術對比的優越性。
圖4 PPT在機器人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PPT可用于物體篩分、水凝膠珠組,且可以無創組裝HUVEC和MSC細胞,在細胞培養基中無創操控活的PC 12細胞。在細胞培養基中操控細胞離子通道,刺激細胞鈣流響應。
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675824001802
團隊長期招聘博士后,歡迎將簡歷發送至:xm.du@siat.ac.cn
網站:https://ibmd.siat.ac.cn/
- 北化賈曉龍教授、楊小平教授團隊 Compos. Part B:上漿劑在碳纖維復合材料成型過程中的跨尺度演變及作用機制新發現 2024-09-19
- 西安交大王莉團隊 Sci. Adv. 封面:三維軟智能器件的制造突破 →跨尺度執行器和高精度溫度場傳感器的3D打印實現 2024-03-15
- 華科大丁漢院士-吳志剛教授團隊 Nat. Commun.:昆蟲尺度水面推進器 2024-02-28
- 河北科大余旭東教授課題組 Small:一種電致熒光變色普適性策略 - 稀土凝膠的“記憶-遺忘”行為用于信息安全 2025-03-15
- 廣西師大沈星燦教授、蔣邦平教授、梁宏教授團隊:二價陰離子驅動溶菌酶凝膠化的普適性策略及其免疫記憶抗糖尿病傷口感染復發 2024-09-09
- 清華大學張昊課題組《Nat. Commun.》: 實現MOFs普適性直接圖案化 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