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華南理工大學郭建華教授和蔣興華研究員團隊通過等離子輔助球磨法制備具有核殼結構的羰基鐵粉(FCIP)/還原氧化石墨烯(RGO)雜化粉體,該粉體表面豐富的活性官能團使粉體能夠作為交聯中心,與合成的聚氨酯脲(PUU)彈性體進行交聯反應,制得具有優異力學性能和電磁波吸收性能的FCIP/RGO/PUU復合材料(圖1),其拉伸強度高達49.2 MPa,斷裂伸長率超過1100%。雜化粉體表面形成額外的缺陷和極性官能團,使得極化損耗最高提升3倍,電磁波損耗機制更加豐富,實現了對電磁波的磁/電協同損耗(圖2)。隨著RGO含量的增加,雜化粉體之間的等離子共振增強,結合1/4波長干涉效應,FR-2/PUU復合材料在厚度為1.76 mm時展現了特殊的連續雙峰吸收,材料的的有效吸收帶寬(EAB)達到7.03 GHz(10.97-18.00 GHz),最小反射損耗(RLmin)為?52.31 dB(圖3)。此外,利用PUU基體中的動態二硫鍵和多重氫鍵,以及FCIP/RGO雜化粉體對微波-紅外光的刺激響應,使復合材料能快速自修復,經過1 h微波加熱后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修復效率和吸波性能修復效率分別達到93%和95%。在經過5次回收再加工后,材料的拉伸強度可以保持90%以上,且有效吸收帶寬基本不變,展現出良好的可循環利用性。同時,該復合材料還具有對紅外和微波響應的形狀記憶能力(圖4和圖5)。FCIP/RGO/PUU復合材料在可穿戴設備、可變形機器人和電磁防護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該研究成果以題目“FCIP/RGO Functional Core-Enhanced Flexible Microwave Absorption Composites with Shape Memory Properties and Rapid Self-Healing Abilities Activated by Infrared and Microwave Stimuli”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論文第一作者是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閆曉,通訊作者是華南理工大學郭建華教授。該研究得到包括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2024B0101040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274095),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25A1515010389)和中山市重大科技項目(2020AG022)等資助。
圖1FCIP/RGO/PUU復合材料的制備過程示意圖
圖2 FCIP/RGO/PUU復合材料的介電常數、極化損耗、導電損耗、介電損耗機制示意圖和磁滯回線以及磁損耗機制
圖3 FCIP/RGO/PUU復合材料的反射損耗與頻率的關系,1/4λ匹配特性和模擬樣品遠場響應的雷達波散射信號
圖4 FCIP/RGO/PUU復合材料的微波和紅外光熱轉換性能以及紅外光驅動的形狀記憶功能
圖5 FCIP/RGO/PUU復合材料力學性能、自修復過程照片、自修復機理和回收再加工性能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5033376
- 江蘇海洋大學李成杰團隊 ACS AMI:可重加工自修復的橡膠基導熱界面材料用于熱管理 2025-07-20
- 聚烯烴材料自修復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天津大學潘莉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仿生雙晶相協同設計實現高強度智能自修復 2025-07-17
- 江蘇科技大學趙正柏/李為立團隊 JCIS:用于各向異性導熱膠膜開發的自修復、可回收和高性能交聯聚合物的制備 2025-07-15
- 河北大學張海磊/楊艷民、根特大學Hoogenboom教授Nat. Commun.:具有X射線閃爍發光性能柔性復合材料的合成及應用 2024-03-13
- 西南大學王明教授課題組 CEJ:表面褶皺增強柔性復合材料電磁屏蔽效能 - 電磁模擬與實驗研究 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