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發明了無干擾檢測納米半導體材料張力的新方法,制成新型有機發光二極管和世界首款“可印刷”電池。
2009年1月,德國和西班牙兩國聯合科研小組稱,他們利用紅外線納米近場顯微鏡,發明了一種無干擾檢測納米半導體材料張力的新方法,為研究半導體材料的物理性能以及測量納米級半導體元器件的性能提供了新的可能。其潛在應用還包括完善現代半導體材料結構的設計,定向提高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并使未來的計算機芯片更加小型化。
5月,德國應用光學研究所專家開發出一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其產生的白光質量可媲美白熾燈泡,能效又大大優于熒光燈。研究人員稱,該OLED原型可成為顯示器和普通照明的一個超高效光源,他們的遠期目標是利用傳統的低成本卷帶式印刷術來生產這些器件。
8月,德國弗勞恩霍弗電子納米系統研究所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可印刷” 的電池,它薄如紙張,用絲網印刷技術就能生產。這種“薄紙”電池每個重量不足1克,厚度不到1毫米,可嵌入耗能很小的小型載體中使用。除了纖巧和柔軟特性外,這種電池與傳統電池相比還具有制造成本較低、不含汞,對環境無污染等優勢。
法國
開發出一種獲取氫燃料的電解水新技術。
2009年4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發表公報說,科學家們對普通電解槽進行改進,加裝了傳感器,以便準確測量溫度、水壓和電流強度,優化電解槽內的環境,從而獲得盡可能多的氫。這項技術的關鍵之處是在電解過程中加大水中的壓力,實驗證明,這種方法對大量獲取氫十分有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說,作為清潔能源,氫燃料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但如果從礦物燃料中提取,在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溫室氣體,所以電解水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氫獲取方式。
加拿大
找到一種以鐵為基礎原料制造催化劑的新方法。
2009年4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找到了一種以鐵為基礎原料制造催化劑的新方法。這種新型催化劑與目前通常使用的鉑等金屬催化劑相比,毒性小而且成本低,有潛力取代它們,作為制藥和芳香劑生產工藝中的催化劑。研究人員已經使用少量這種催化劑,成功將價廉的酮轉化成了結構為左旋形式的酒精。
- 超材料Meta-skin有望被用來制作隱形斗篷 2016-03-10
- 美研發出新型“隱形”材料 可在微波環境中遮蔽物體 2013-03-28
- 加拿大研發出量子隱形材料 已獲美軍支持 2012-12-13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多重能量轉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
- 天津大學楊靜教授與寧波材料所《Nano Lett.》:闡明電荷對納米石墨烯抗凍效果的影響機制,并研發新型防冰涂料 2025-01-14
- 格羅寧根大學Andrea教授/愛荷華州立大學夏文杰教授 Macromolecules:接枝改善石墨烯分散 2025-01-09
- 《科學》:科學家用石墨烯成功制備出石墨烷 20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