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多:別讓辛苦引進的優質“海龜”再流失
2010-04-0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研究員王恩多對記者表示,因為科研人員激勵機制僵化,導致一些好不容易引進回國的高端人才又流失到海外,十分可惜。
王恩多告訴記者,她認識一位從美國歸國的三十多歲女博士,在腫瘤研究上頗有建樹,但是國內單位無法解決她的住房補貼,她每天都要在郊區和市區之間往返奔波,單程就要一兩個小時。2008年10月,這位女“海龜”十分遺憾地告訴王恩多,因為生活不便影響科研,她要“跳槽”到新加坡工作!昂貌蝗菀讖膰馔诨匾粋科研尖子,又要流失到國外,真是可惜!”
王恩多說,這種情況并非個案。目前,一些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昂,房價居高不下,不少青年科研人員上班路途遙遠。從工作角度而言,科研人員最好住得離實驗室很近,但他們無法支付市中心的高房價。在這種情況下,提高人才引進的一次性住房補貼,或者出臺科研人員經濟適用房政策,都顯得十分必要。
“在計劃經濟的固化思維中,科研經費的概念就是器材費、設備費,而這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科研環境!蓖醵鞫嗾f,“我們要建設人力資源大國,就要突破‘不敢發錢’的傳統思維禁錮。在國家層面和有條件的地方,應該出臺符合實際的新政策。”
王恩多表示,國家對基礎科研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但是錢怎么用還是個大學問。科研經費分配必須尊重科研人員的價值,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千萬不能“見物不見人”?蒲胁蝗怯缅X砸出來的,科研人員需要不甘寂寞的精神,但前提是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王恩多說,從體制機制上提高科研人員待遇,并不等于亂花錢。科研單位必須對勞務費的使用進行審核,按實列支,加強管理。同時,政府主管部門也要展開全方位監管,一旦發現問題,除已經撥付的經費全額收回外,還要將其不良記錄記入信用聯合征信系統,情節嚴重的追究行政、法律責任。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