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風投意欲結緣中科院
2010-04-15 來源:科學時報
溝通:產業化成功的關鍵
實際上,“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我們都需要與科學家進行溝通,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指導與培訓,讓他們明白什么樣的科研成果才會真正有商業市場。我們最多的時間是花在跟科學家的溝通上。”Nelsen解釋說,“往往一個成熟的項目或技術,投資的可能性就在于某一項產品或服務,一旦失敗就功虧一簣。而我們致力于早期研發項目的投資模式能夠確保我們在投資方向上有多重的可能性,這樣反而能夠降低投資的風險。”ARCH能夠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其獨特的投資理念和方法學。其投資的第一原則就是集中力量在種子和早期階段的研究中發現機會。
此外,ARCH也與美國各大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建立并保持長期聯系,密切跟蹤科研熱點,并隨時關注各主要高新技術公司的研究動態。一旦發現有前景的科研創新,他們會迅速行動,聯合來自科學、技術等各個領域的資源組建公司。
投資最好的成果
中國科技水平的提高引來了國際風險資本的關注。大家都意識到革新性的成果往往來自于最大的國立科研機構。因此要在中國孵化極具創新活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就必須與國立研究機構合作。ARCH也在積極尋找和中國國立研究機構合作的機會,準備進軍中國市場。
Nelsen此次北京之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進行交流。他非常關注中國政府關于基因組學的發展規劃和各個研究所正在開展的工作。在基因組所,他提出了ARCH在中國進行專為中國人種研發藥物的構想,表達了與中國研究機構進行技術和研發領域合作的意愿。對此,雙方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很強的合作意愿。
“隨著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留學生回國,以及中國政府對科研的投入不斷加大,中國的科研潛力值得關注。”Nelsen說。真正吸引投資家目光的是最好的科學創新和最好的科學家。“我們要尋找最優秀的科學家,他們能夠提供突破性的科研成果。通常只有科學界最頂端的1%的科學家才有這種潛力。”Nelsen直言不諱,“往往最想商業轉化自己科研成果的人并非是最能實現科研創意的人。人類最偉大的發現通常來自于基礎研究。”
正因如此,ARCH會花很多時間在項目選擇上。根據他們以往的慣例,在他們正式決定投資某個項目之前,他們需要對該項目進行4到5年甚至長達10年的考察。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蘇州大學李剛教授、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Wai Cheong Tam博士 IJBM:牙周組織生物大分子研究進展 2025-05-22
- 美國東北大學白若冰教授課題組:液晶彈性體的熱力耦合中的合成-加工-性能關系 2024-12-04
- 蘇大李剛教授、美國Tufts大學Ying Chen教授/David Kaplan院士合作 AFM:人工培養肉 - 食品行業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2024-11-12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
- 西工大于海東/梁飛、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Matter:摩擦電貼片通過銅死亡抑制術后黑色素瘤復發 2025-04-15
- 中科院化學所賈迪課題組 Nat. Commun.:利用光散射量化復雜凝膠體系中動態弱鍵的強度及物理交聯點密度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