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南:教授治學 校長治校
2010-06-0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行政是講效率的,教授是做學問的。如果將大學的行政決策的權力賦予教授,那么,這不論是對于教授,還是對于學校的行政而言,都不啻是一種災難。
大學,這個以前多少還有些神秘,還有些高尚,被人稱作“象牙塔”的所在,早成了社會輿論評說的對象。大學中的種種,都被翻出來說了。總而言之,一個結論就是,中國的大學不行。既然目前中國的大學是不行,那么哪里的,什么樣的大學行呢?當然,發達社會的大學是行的。還有許多人將眼光投了過去,說過去中國的大學是行的,例子就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大、清華,還有四十年代的西南聯大。然后大家便有了許多關于30年代的懷想,似乎那個時代就真成了中國教育的黃金時代了。
我忝任著學校高等研究所的所長,雖然一直不屑于目前我國的所謂“高等教育研究”,但由于職務使然,也有機會聽各式的發言,翻各式的文章。我非常奇怪,當講到所謂一流大學的經驗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結論都指向四個字:教授治校。而且,不需要任何論證的過程。但是,什么叫做“教授治校”?真的有所謂“教授治校”嗎?我想回答這個問題。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先明確以下三點:首先,一個大學由三種人群組成,一曰教師,二曰學生,三曰職員。其次,大學管理有三個最關鍵語:一曰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二曰教授就是大學,三曰善待學生。再次,基于上述兩點,在大學里,教學科研與行政管理是兩條平行線,這二者都是專業的,從對于大學發展的意義而言,并無高下之分。
下面開始討論。
提倡教授治校,有一個最重要的假設前提,就是大學的行政人員是不行的,或者說是不專業的,他們處在教授的對立面,所以大學的行政不能讓行政人員來治,而應該由掌握著知識,幾乎相當于古代“士大夫”的教授們來治。但不知道持此論者想過沒有,所謂“教授治校”的“治”,是“治理”的意思,如果僅僅說“治”,那是很威風的,但如果說到“理”,那卻是一件精細活,這也是一門學問,它是專業的。在當今中國大學,行政人員已早不是往年的工農干部了,他們同樣也是專業化的,或者正在走向專業化。
在大學中,學術與行政真的是兩件事情,前面所說的“平行線”就是這個意思,教師與職員在這個大學里分別從事著兩件專業的事情,學術和管理。這兩條平行線上,可以有橋梁,那就是,作為教授,可以從事行政的工作。但是,請注意,一旦教授從事了行政工作,他也就從那條線到了這條線上,必須遵循行政工作這條線上規則。也就是說,在這條線上,這位教授就是一個高級的職員,教授可以成為處長,教授也可以成為校長,但一旦成為處長甚至校長,他的主要精力就應該放在處長和校長這個位子上。
學術是自由的,個體的,而行政卻是要講究效率的,是集體的,是大局的。在持教授治校論的人心中,都有一個想像中的“教授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上面籠罩著光環,以為如果大學的所有事情都交給“教授委員會”去決定,大學的一切就都好了。其實大謬不然。這個委員會如果真的只是“教授”“委員會”,那么,讓這個委員會去討論校政,要達成共識,難度估計是很大的,因為每個教授一定都代表著各自的群體,所以效率一定可虞。如果要讓這個委員會提高決策的效率,那么它便自然要聽校長的了,那么,它也便成了大學行政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了。這是一個悖論。
記得在大概四年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校長首席法律顧問在中山大學開了個講座,講他們的大學管理,也講到了教授委員會的作用。當時我們的書記問了一個問題,你們學校的工作決策都是通過這個委員會的嗎?這位女士微笑著說,不是的,我們的校長是這么認為的,如果希望一件事不成,就會把這件事交給教授委員會去討論,因為他們一般是達不成一致的意見的。我會心一笑,她其實是說到了問題的本質。行政是講效率的,教授是做學問的。如果將大學的行政決策的權力賦予教授,那么,這不論是對于教授,還是對于學校的行政而言,都不啻是一種災難。
(作者系中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李繼遙教授、楊佼佼副研究員 CEJ:具有雙向錨定功能的仿生濕粘牙齒創可貼促進牙本質再礦化 2025-05-12
- 西安交大張志成教授、高登峰教授 AFM:自由體積和能帶結構協同調控助力聚合物電介質高儲能性能 2025-05-11
- 東南大學管英士教授課題組 ACS Nano:橡膠態可拉伸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2025-05-11
- 張立群院士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2022-08-27
- 俞建勇院士任東華大學校長 2019-08-20
- 清華大學教授張希院士任吉林大學校長 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