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并頒獎
2010-06-0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光華工程科技獎
第八屆光華工程科技獎6月9日在北京揭曉并頒獎,中國工程科技領域27位專家榮膺本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和“青年獎”。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等向獲獎專家頒獎。
16位專家獲得“工程獎”,他們分別是列車空氣動力學與安全技術專家、中南大學教授田紅旗;液體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張貴田院士;信息與電子系統專家、中國首型預警機產品——空警2000預警機總設計師陸軍研究員;分組傳送網專家余少華;磁性材料專家李衛;預成型體設計與制備專家朱建勛;油氣鉆井工程專家蘇義腦院士;巖石力學專家楊春和;水工結構和地震工程專家陳厚群院士;建筑專家何鏡堂院士;纖維材料科學與化纖工程專家郭大生研究員;環境化學家魏復盛院士;小麥育種專家何中虎研究員;森林培育專家沈國舫院士;燒傷外科專家盛志勇;無機材料工程專家彭壽,每人獎金15萬元人民幣。
“青年獎”則由11位青年專家分享,他們分別是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付夢印;航空制造技術專家曾元松;分析儀器專家王健;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王巍;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及先進鋼鐵材料專家毛新平;采礦工程專家康紅普;油氣藏勘探專家況軍;水利水電工程專家戴會超;海洋污染防治專家白敏冬;蠶學與基因組學專家夏慶友;醫學分子生物學專家尚永豐,每人獎金10萬元人民幣。
中國工程院管理、承辦的光華工程科技獎由境內外實業家、科學家等個人捐資設立,包含“成就獎”、“工程獎”和“青年獎”3個獎項,“成就獎”本屆空缺。光華工程科技獎1996年首屆頒獎,每兩年評選頒獎一次,中國迄今已有148工程科技專家獲獎。
16位專家獲得“工程獎”,他們分別是列車空氣動力學與安全技術專家、中南大學教授田紅旗;液體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張貴田院士;信息與電子系統專家、中國首型預警機產品——空警2000預警機總設計師陸軍研究員;分組傳送網專家余少華;磁性材料專家李衛;預成型體設計與制備專家朱建勛;油氣鉆井工程專家蘇義腦院士;巖石力學專家楊春和;水工結構和地震工程專家陳厚群院士;建筑專家何鏡堂院士;纖維材料科學與化纖工程專家郭大生研究員;環境化學家魏復盛院士;小麥育種專家何中虎研究員;森林培育專家沈國舫院士;燒傷外科專家盛志勇;無機材料工程專家彭壽,每人獎金15萬元人民幣。
“青年獎”則由11位青年專家分享,他們分別是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付夢印;航空制造技術專家曾元松;分析儀器專家王健;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王巍;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及先進鋼鐵材料專家毛新平;采礦工程專家康紅普;油氣藏勘探專家況軍;水利水電工程專家戴會超;海洋污染防治專家白敏冬;蠶學與基因組學專家夏慶友;醫學分子生物學專家尚永豐,每人獎金10萬元人民幣。
中國工程院管理、承辦的光華工程科技獎由境內外實業家、科學家等個人捐資設立,包含“成就獎”、“工程獎”和“青年獎”3個獎項,“成就獎”本屆空缺。光華工程科技獎1996年首屆頒獎,每兩年評選頒獎一次,中國迄今已有148工程科技專家獲獎。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頒獎 北京化工大學張立群教授獲青年獎 2012-06-13
- 中國工程院公布: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通過初評的候選人名單 2012-03-07
- 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候選人提名于6月1日啟動 201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