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進一步向開放成果與人才傾斜
2010-07-1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隨著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及市場化運營機制的不斷完善,今年,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將在繼續擴大儀器設備開放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向開放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傾斜。
六大領域平臺搭建完善開放體系
在日前舉辦的中國第十四屆軟博會上,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各個建設單位集中展示了各自領域平臺的建設及資源開放情況。
據介紹,2009年,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所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能源環保四大領域平臺及12家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實現了264個國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13112臺套儀器設備、約76.3億元的科技資源向社會開放。
今年四五月間,北京市科委先后授權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北京生產力促進中心分別搭建技術轉移、裝備制造領域科技條件平臺,標志著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體系已擴展至六大領域,再加上研發實驗服務基地由12家增加到14家,基本涵蓋了北京市重大產業發展領域。
隨著條件平臺在產業領域和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建設上的拓展,首都科技資源開放量將繼續增長,今年有望新增資源開放量25億元,開放總量達100億元。
今年授牌的裝備制造領域平臺突出了服務的前瞻性和引領性。該平臺除開展儀器測試方面的服務外,還依托數控裝備聯盟服務于高端制造業,依托生產力促進服務聯盟服務于現代服務業。“裝備制造領域依靠單個企業研發突破很難,只有借助平臺聯合企業共同研發,才能在共性關鍵技術上獲得突破。”北京生產力促進中心部長陳立軍告訴《科學時報》記者。
對于裝備制造領域平臺和之前的平臺是否存在資源競爭的關系,陳立軍表示,競爭關系肯定存在,比如電子信息領域平臺的成員單位北京自動測試技術研究所,也有針對裝備制造領域的測試服務內容,但這部分資源并沒有納入裝備制造領域平臺。
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促進中心業務發展部孫啟向《科學時報》記者介紹,北京自動測試技術研究所的資源目前已被納入北京市科學研究院,該院是今年新成立的兩個研發實驗服務基地之一,這就相當于通過研發實驗服務基地把資源整合起來,而不再計算入電子信息領域平臺的開放范圍。
陳立軍認為,目前雖然需要北京市科委在科技資源和指標劃分上予以統籌協調,但六大領域平臺形成一個整體團隊、加強合作、共同作好服務的目標和意愿非常明確。
成果轉化成平臺工作重點
同樣是今年授牌的技術轉移領域科技條件平臺,其開放的科技資源不僅包括儀器設備,更包括科技成果和人才。
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高級顧問鐘之絢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資源開放的角度看,技術轉移平臺豐富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開放資源的種類,并且更側重于成果開放,即以成果轉化、科技成果產業化為主要工作內容。
據介紹,技術轉移平臺在成果轉化的運行方式方面也區別于一般的成果轉化方式。一般的成果轉化通常是把成果匯集成冊集中向企業推薦,技術轉移平臺則采取相反的方式,即以需求為導向,通過對市場需求的捕捉,然后把需求向其他領域平臺“開放”,主要為了促成各領域平臺之間的成果和需求對接。
鐘之絢說:“我們既收集儀器設備的測試需求,更注重對企業技術難題、技術需求的收集。目前已征集企業需求近100項,下一步需要就這些需求與相關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和其他領域平臺進行對接。”
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事業二部部長張利軍表示,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作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14家基地中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基地,近期工作重點為對一批科技成果進行開放,該基地目前已征集40多個具備產業化條件的優秀科研成果,并側重這些科研成果的地方轉化工作。
張利軍介紹,前不久包括激光顯示、綠色印刷等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集中落戶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即提供了全程式的跟蹤服務。而未來在與地方科技局的合作中,該中心將進一步挖掘地方需求,通過需求導向,不斷挖掘中心內部科技資源,以實現和地方的有效對接。
孫啟也表示,電子信息領域平臺今年也將重點推動科技成果、落地的工作,“我們在探索,希望通過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資源優勢,把手中擁有的許多科研成果推廣下去,特別是找到一些企業進行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北京化工大學獲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新材料領域平臺2011年度績效考評二等獎 2012-06-19
-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工作會召開 2012-02-28
- 北京市首個科技條件平臺工作站啟動 2011-12-13
- 青島大學逄堯堃教授團隊連發 Nano Energy/CEJ: 在海洋多糖基摩擦納米發電機領域發表重要成果 2025-02-28
- 北航王廣勝教授團隊連發 Adv. Mater./Angew:在雷達-太赫茲-紅外兼容寬頻全向隱身領域發表重要成果 2025-02-02
- 廣州大學吳旭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姚希教授等 Sci. Adv.:功能涂層材料最新研究成果 2024-12-09
- 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家級人才團隊招聘 - 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后(師資)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