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近兩年制定過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于近日正式公布。針對社會熱議的學校去行政化問題,征求意見稿提出“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正式文本則刪去“逐步”二字。在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看來,此舉格外彰顯改革的決心和力度。
學校官化行政化,小學、中學、大學校長成了處級、廳級乃至副部級官員,這是中國特色教育模式中一個尷尬“特色”。官化扼殺創造活力,使學校形同衙門,學術與教育氛圍盡失。
官化為教育套上了枷鎖,官化扭曲了教育的本質屬性。讓我們看看國外一流大學的辦學成績:大名鼎鼎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經培養37位諾貝爾獎得主,哈佛大學曾經培養36位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曾經培養29位諾獎得主,而這些大學的校長都不是什么級別的官員。教授治校、學術自治,并沒有影響這些世界一流大學的學術水平和超強競爭力。相反,廳官扎堆、處級干部云集的中國大學,除了學術與經濟腐敗丑聞纏身,大興土木的豪華建筑比比皆是,鮮見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學術建樹。
在一個官化嚴重的學術衙門、教育衙門,話語權來自權力,游戲規則由權力說了算,學術研究的資金和制度資源靠權力分配,權力無所不能,真正的學術研究、教育實踐只能淪為附庸。本來純潔的學術氛圍,也在校園日異官化的土壤里變異。
讓教育者回歸教育本質。刪去“逐步”二字,足見有關方面的改革決心。
但決心不等于行動,它還需要一張更為具體、清晰的時間表,讓公眾充分感受到改革行進的堅實步伐。至少,現在要拿出一個樣板,進行典型引路。比如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受邀南下組建南方科技大學,曾放言打造一個“真正去官化大學”,但是如今“準生證”難產,這或許暴露了推進教育改革的現實阻力。筆者認為,對于這種創新,社會各方應及時給予扶助和支持,讓其成為教育改革中的排頭兵,讓人們見證“克服行政化傾向”如何從書面走向現實。
- 華中大陶光明教授團隊《National Science Open》:智能織物空間助力數字醫療教育 2023-01-03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沉痛悼念著名化學家、化學教育家程镕時院士 2021-02-09
- 教授取消干部身份≠大學去官化 201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