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表文章關注中國科技創新
2010-08-13 來源:科學網
《科學》雜志近日發表新加坡管理大學Kenneth G. Huang的長篇署名文章——《中國的創新圖景》(China''s Innovation Landscape),文章通過相關專利數據分析了中國的科技創新狀況。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伴隨30年經濟持續有力的增長,中國在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也意識到科技創新在推動下一階段生產力增長的戰略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國科技的促進和發展軌跡仍處在摸索階段。文章對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提供的一份綜合性專利數據進行了分析,以探究中國科技創新的發展要素。
在經驗性創新研究方面,專利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于1985年開始受理專利申請,至今已有25年。專利持有者的范圍囊括了民營企業、個人、大學、國有(或國營)企業、公共研究機構、國有(國營)研究機構、國家以及醫院。。科技專利申請的范圍涵蓋了化學、生命科學、醫學、制藥學、光學、計算機技術、信息科學、通訊技術、電子學、半導體技術、微結構技術以及納米技術這12個領域。
從1986年到2006年,中國批準的專利總數年均增長率超過13%。在此期間,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所授12個科技領域所有的專利中,分配給中國實體的份額被認為超過了58%,其后是日本(12%)、臺灣(11%)、美國(7%)、韓國(3%)以及德國(2%)。
2001年后,私企(包括民企與外企)的科技專利在專利申請中開始占有很大比重。由于研發專利技術所需成本的增加,研發手段也越來越復雜,與個人相比,公司可能擁有更多資源去開發這些新技術。
目前,中國專利的發展呈現出三個主要趨勢。第一,民營企業不斷增長的優勢表明,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漸自由化,中國科技創新的貢獻力量從根本上正在向民營企業轉移。第二,在科技領域內,中國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在獲批專利上的明顯對比反映了中國本土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這點在那些擁有較多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區已得到了良好體現。第三,中國不同地區之間相對科技優勢的均衡表明,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有系統地在各個省份間擴散,這有益于增強中國整體的科技創新能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香港理工大學陶肖明教授團隊《Nat. Sustain.》綜述:通過科技創新推進紡織品的生命周期可持續性 2022-12-28
-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招聘信息 | 高分子、材料學、材料加工、化學、物理等相關專業 2021-08-05
-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20(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篇)》在京發布 2020-06-02
- SCIENCE《科學》2018年度最具視覺震撼力照片 2018-12-19
- 《自然》《科學》(6.12-6.18)高分子材料科學前沿要聞 2017-06-19
- 《科學》微塑料幼魚熱點論文被控學術不端 2016-12-13
- 中國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將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開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