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積極鼓勵年輕科學家回國發展
2010-10-2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中國正在大力開展人才規劃策略,主要為吸引大批有成就的科學家回國發展,同時也將吸引有潛力的年輕科學家回國發展。
9月28日,海外高層次人才與國家發展戰略研討在北京舉行。中央組織部(簡稱“中組部”)副部長李智勇在會上表示,中國將吸引35歲以下年輕人才回中國發展。這也是于之前一天召開的歐美同學會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上(以下簡稱“海外人才會”)討論的焦點。
在中國今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包括吸引在美國和歐洲的資深科學家回中國發展的計劃,即“千人計劃”。
中國政府為每位通過“千人計劃”回國的科學家提供經費100萬人民幣(約合15萬美元)。關于“千人計劃”總額預算尚不得知。
在海外人才會上科學家們呼吁國家提高年輕科研人員的待遇,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表示。
“國內年輕科研人員(其中包括博士后)的待遇太低了,這很難吸引在海外拿到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回國工作,”中國通過千人計劃招募回國工作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說。施一公之前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兩年前回到中國并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由于國內工作薪水較低,即便是在國內讀完博士的學生也寧愿到海外繼續深造,施一公說。
“(為吸引年輕優秀的科研人員在中國工作),中國亟待提高對年輕科研人員的待遇問題,”他說。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位于北京)主任王輝耀認為,中國應該學習印度的吸引年輕人的方法。
為了吸引在海外接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才回國工作,印度將其生命科學研究經費提高一倍。
“中國需要學習印度的策略,”王輝耀表示,“中國已經認識到培養年輕科研人員方面的不足,相關措施正在制定中。”
中國政府通過“千人計劃”引進的清華大學物理學家王力軍表示,吸引優秀的年輕人回國發展并不容易。王力軍歸國后創立了精密測量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由清華與中國計量院共建。
問題在于,他說,“那些真正突出的年輕科學家在國外會得到更好的職位。”
但是他補充道,保持一個適當的平衡是必要的。中國需要的是年輕人才和資深科學家的一個組合,資深科學家有著很好的工作閱歷和視野,并具備能力去領導團隊。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科院研究員王秀杰:如何吸引更多高層次科研人才回國 2013-10-11
- 我國公派留學人員按期回國率超98%引網民熱議 2012-11-08
- 中國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盟成立 201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