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和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的大力支持下,中美雙邊分析化學研討會(US-China Analytical Chemistry Workshop)于2010年10月6-10日在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舉行,美方由普渡大學G. Cooks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和歐陽證 教授組織,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分析化學學科負責人K. Cook教授以及Anal. Chem.主編R. Murray教授和4位副主編等34人參加了會議。中方本來計劃28人與會,但因美國駐華使館沒有及時發放簽證等原因,只有15人到會。此外,C&E News 、美國化學會(ACS)和英國皇家化學會(RSC)的代表也參加了會議。研討會把雙方人員分成4個小組,圍繞下面4個問題進行了兩輪深入的討論:
1.分析化學文獻與出版物(負責人:Paul Bohn、Jon Sweedler、陳義)
主要討論:(1)總的論文投稿數量和發表數量都在增加,我們如何保持論文的質量和各分析化學雜志的作用與影響?(2)過去10年,論文投稿和出版數量在地域分布上有明顯變化,雜志的審稿程序是否與此相適應?(3)中國分析化學出版研究論文正在增加,就數量而言其每年在美國Analytical Chemistry上發表的論文僅次于美國,排第二位,是否應該考慮增加國際雜志中中國編委的代表性?如是,效果(或影響)如何?
2.分析化學研究的發展趨勢(負責人: Royce Murray、Gavin Reid、黃巖誼)
主要討論:(1)我們如何提高分析化學俄的基礎研究水平?(2)中美之間的合作已經做了什么,還能做什么?(3)分析化學新的前沿方向是什么,我們如何合作進行研究?(4)我們如何提高好分析化學的地位?(5)如何獲取雙方交流合作的潛在高水平學者的信息?
3.儀器設備及其管理(負責人:Kelsey Cook、 Vicki Wysocki, 劉虎威)
主要討論:(1)分析化學的儀器有何新的原創性發展趨勢?(2)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中美合作研究有哪些形式,如何申請?雙方自然科學基金委各有什么長處?(3)雙方在生命科學領域如何合作?如何交流相關信息?
4.分析化學教育與研究生培養(負責人: Sandy Asher、Isaiah Warner,張新榮)
主要討論:(1)美國在分析化學的本科教育方面有何強項和弱項?(2)中國如何從美國的本科生教育經驗中獲益?(3)雙方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各有什么強項和弱項?(4)是否希望建立國際化的研究生培養機制?如何支持這種機制?
會后,大家參觀了普渡大學的分析化學以及生物醫藥工程方面的實驗室。
此次會議,中美雙方科學家進行了廣泛、直接和坦率的交流,與會代表一致認為,中美雙邊的交流意義重大,雙方均受益匪淺。美方認為中國分析化學的發展速度很快, 雙方應該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
會后,美國化學會網站(WWW.CEN-ONLINE.ORG 52 NOVEMBER 8, 2010)以標題為“BUILDING BRIDGES---Leading Chinese and U.S.. Analytical Chemists gather for community building”進行了正面報道,對會議的召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 香港理工大學邢本剛教授團隊誠聘博士生、博士后 - 化學生物學、生物納米醫藥 2024-12-06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子聚集體科學實驗室2021博士后招聘及博士生招生啟事 2021-03-04
- 中科院化學所活體分析化學實驗室博士后招聘啟事 2016-08-02
- 第四屆先進凝膠材料與軟物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25-05-21
- 中國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將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開 2025-05-12
-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西南地區高分子及復合材料學術研討會將于2025年5月9-11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