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員:工程教育應從學術化回歸工程化
2010-12-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近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工作進展交流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上海交大、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19所大學共同探討如何推進“卓越計劃”。
“卓越計劃”于今年6月啟動,以培養工程能力和工程意識強的精英工程型人才為目的,滿足我國工業化進程需求,是有史以來對工程教育投入經費最大、規模最大的改革,由國務院20多個部門合作完成。
從學術化回歸工程化的潮流不可逆轉
“我國工程教育以往太過學術化,學生的培養模式偏離實際需要,因此從學術化回歸工程化趨勢不可逆轉。”提及我國工程教育的薄弱環節時,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處長李茂國如是說。
如何回歸工程化,“卓越計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學生,在企業設立一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二是改革工程教育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及動手能力;三是建立工程型師資隊伍;四是制定相應政策。
李茂國強調:“‘卓越計劃’十分人性化。”例如,學籍制度的改革,即本科畢業生若面臨好工作和讀研機會難以抉擇時,可以先到企業去工作,同時保留研究生入學名額,工作幾年后繼續回校全日制讀研或在職讀研。
對于企業和高校聯合培養學生遇到的困難,例如企業不愿接受學生實習等,李茂國表示:“有關部門將盡快制定激勵政策,也希望企業可以承擔起培養人才的社會責任。”他強調,比起財政政策,企業更關心的是安全事故處理政策。對此,他表示,萬一出現安全問題,將責任分攤,以打消企業的顧慮。
響應工程化高校各出“高招”
為了響應回歸工程化的改革,各個參與“卓越計劃”的高校也使出“高招”。
上海交通大學突破常規,采用“4年本科制+2.5年專業碩士”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并要求學生在本科階段的4年中要有累計不少于半年時間在企業學習和實踐,碩士階段學生必須有1年以上時間在企業培養。同濟大學已和500所中學、100所國外大學以及300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天津大學將從重視學習結果改為重視學習過程,在課程中增加小實驗、小測驗、小報告,并聘請企業專家到校授課進行設計實例剖析。大連理工大學積極和企業聯系,已建立“大工——米其林卓越計劃班”、“大工——浪潮卓越計劃班”、“大工——用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吉林大學建立雙導師制,即學校導師+企業導師,同時工程老師須有企業實習經歷,否則不能留校教書。
據李茂國介紹,到目前為止,已有62所高校、85個專業、283個專業點成為“卓越計劃”試點,共有3萬多名工程專業學生加入“卓越計劃”。李茂國表示:“學生正在陸續加入進來,預計到2020年,保守估計將有10%的工程本科生和50%的工程研究生參與‘卓越計劃’。”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美國AIMBE院士文學軍教授做客橡塑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16-07-14
- 教育部:我國工程教育規模世界第一 2016-04-11
- 華南理工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召開 2016-03-23
- 人民日報:專業學位教育慎提“去學術化” 2010-05-10
- 教育部擬試點專業碩士教育去學術化 2010-05-10
- 東南大學葛麗芹教授團隊 CEJ 綜述:具有免疫調節特性的工程化微膠囊在癌癥、炎癥和自身免疫中的應用 2025-04-09
- 四川大學王云兵/羅日方、西安市中心醫院潘軍強等ACS Nano綜述:工程化細胞膜涂層技術的生物醫學應用 - 從納米尺度到宏觀尺度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