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美國近年化學博士數量呈上升趨勢
2011-02-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美國近年化學博士的數量呈上升趨勢。(圖片提供: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化學協會職業培訓委員會跟蹤了每年化學博士學位的授予數量。兩個機構的數據略有差異,但均顯示:從2006年開始,美國每年授予化學博士的數量呈增長趨勢;從1999年至2005年間,每年大約有2050人獲化學博士學位;從2006年至2009年,平均每年有2400人獲化學博士學位。
化學博士的就業情況如何呢?美國化學協會2009年對其成員的《薪水和就業狀況全面調查》報告顯示,化學家的總失業率為3.9%;10年前,這一數據是1.5%。今天,美國化學家的失業率達到歷史新高,有人質疑:學術機構是否培養了過多的博士,以至于超過了國家對他們的需求?
美國化學協會職業管理和發展部副主任大衛·哈維爾說,自己所在部門的首要工作是幫助新的研究生,但最近卻接到了處于職業中晚期的化學家們的求助信。他說,到最近為止,化學家的失業率一直非常低,但情形不會一直如此,“我們看到了許多臨時解雇”。
最新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周刊《化學和工程新聞》發表了題為《博士困境》的長篇報道,文章提出:我們培養的博士太多了嗎?供過于求了嗎?
“也許,我們現在生產了太多的博士。”
“博士項目增生的結果導致對研究經費的需求超過供給,供應和需要的失衡導致同行評審系統以犧牲新思想為代價去保護已建立的領域……這些博士訓練項目培養出太少有新想法的科學家,太多平均水平的科學家,他們既不能為問題提出新穎的解決方案,也不能獲得公眾的注意。”
一位新近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的學生,投遞了60個申請,卻沒有獲得一個回音。不愿透露姓名的他說:“基本上,我在這個時刻的選擇似乎是永遠做博士后,或退出科學領域,但我對這兩個選擇都沒有興趣。”
美國人芬頓·赫提茲曾在英國的肯特大學擁有教授職位,當大學停止在化學系招收新生時,他于2003年回到了美國,從此走在“博士后”的漫漫征途上。
然而,在博士數量膨脹的同時,人們卻一直抱怨科學家數量的短缺。2008年,微軟公司主席比爾·蓋茨在美國眾議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上作證時說:“美國公司非常缺乏擁有開發下一代技術的專業技能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另一種鬧得沸沸揚揚的觀點是:當嬰兒潮一代退休后,沒有足夠的科學家來填補他們的職位。
理查德·弗里曼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科學工程人力項目負責人、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正在對生物科學家和生物科學界的職業競爭情況進行研究。他認為,科學家短缺之說是一個偽命題。他說,美國生物科學界的任何科學家短缺問題都可以由來自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來填補:“如果嬰兒潮一代退休了,我們很容易從中國、歐洲、印度和拉丁美洲請來科學家。在美國之外的國家,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數在大量增加;在美國,大量的博士學位獲得者都是外國出生的。”
與化學博士數量增加趨勢相同,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外國人占博士學位總數量的比例也在上升之中。國家科學基金會有關博士學位獲得者調查的數據顯示,1989年,在物質科學領域,持臨時簽證的外國人占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比例為31%,到2009年,這一數據上升到44%。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的《科學和工程學指數2010》證實了這一現象。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在美國,化學博士訓練項目中注冊的臨時居民已超過項目中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的注冊數量;外國人占美國化學界博士后總數的比例已經過半。
有人認為,導致美國化學家供過于求的原因之一是大學化學系中太多的化學博士授予項目。美國化學會職業培訓委員會估計,化學領域大約有196個博士學位授予項目。
在最近發表于《自然》雜志的一篇文章中,哈佛大學化學教授喬治·懷特賽茲和麻省理工學院化學教授約翰·多伊奇談到了化學界博士過多的情況。他們寫道:“博士項目增生的結果導致對研究經費的需求超過供給,供應和需要的失衡導致同行評審系統以犧牲新思想為代價去保護已建立的領域……這些博士訓練項目培養出太少有新想法的科學家,太多平均水平的科學家,他們既不能為問題提出新穎的解決方案,也不能獲得公眾的注意。”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劉曉剛課題組誠招計算化學博士后、博士生 - 優先考慮具有物化、編程和計算化學背景 2023-04-01
- 中國化學會期刊管理編輯招聘啟事 2017-10-12
- 中國博士入選未來化學領袖項目 2012-06-20
- 美國東北大學白若冰教授課題組:液晶彈性體的熱力耦合中的合成-加工-性能關系 2024-12-04
- 蘇大李剛教授、美國Tufts大學Ying Chen教授/David Kaplan院士合作 AFM:人工培養肉 - 食品行業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2024-11-12
- 美國東北大學鄭義教授、Marilyn L. Minus教授團隊:易于制造的高透明薄型聚乙烯醇氣凝膠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