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美國近年化學博士數量呈上升趨勢
2011-02-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美國化學協會的大衛·哈維爾說:“也許,我們現在生產了太多的博士。”但他并不認為這是一個長期問題。“展望未來,人們需要更多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化學家們制造的。如果我們今天不生產更多的化學家,那么未來我們就不會擁有他們,這意味著我們將沒有創新,沒有競爭力。但是現在,許多化學家卻失去了工作。”
那么,是不是說,現在應該停止新博士的培訓,直到讓所有人都找到工作為止?
哈維爾說,當然不是。但美國國家綜合醫學研究所生物化學家約翰·施瓦布認為,這并不意味著學術界不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在今天的形勢下,學術界應該如何反思自己在新博士培訓中的作用呢?
工業界形勢巨變
“20多年前,有相當比例的博士畢業生在學術界或工業界獲得研究職位。現在,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進入只需要科學背景的工作,而不是研究職位。”
2010年,美國的《經濟學家》、《科學美國人》和《米勒-麥克庫尼》雜志曾經討論過科學博士供應過量的問題。這些文章指出,博士研究生處于學術金字塔的最低層,但這并不是簡單地因為學術界頂層沒有足夠的位置來容納它所生產的所有博士。
當時,這些言論并不太多涉及化學界,因為部分化學博士的職業之路是教授,而更多人則在工業界尋找職位。然而,工業界形勢的變化影響了化學家們的供需方程式。
美國勞工統計局估計,從2008年到2018年間,社會對化學家職業的需要大約會上升2.8%。2010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上的一篇文章,將化學家職業評選為十大“高收入但沒有未來的職業”之一,與旅行代理人和時裝設計師并列。
美國化學委員會經濟學家開文·斯威夫特估計,化學工業界的雇用人數在1981年達到高峰,但其中相當部分職位并不屬于傳統的化學領域,如IBM和英特爾公司雇用了大量的化學家。
分析化學家的職業需求離不開過去幾年中制藥業形勢的變化。大型制藥公司曾經大聲說要聘請全部化學家,如今卻變得異常安靜。根據芝加哥一家顧問公司的估計,制藥界在2009年減少了約6.1萬個職位,在2010年減少了約5.4萬個職位。盡管這些職位并不都屬于化學家,但說明今天的化學家在制藥業找到職位并不容易。
在制藥業工作近20年后,化學家馬克·達西博士在2009年3月失去了自己的永久職位,從那時開始,他尋找所能得到的各種工作,并投遞了330個申請,迄今為止沒有獲得一份永久性職位。
魯道夫·胡利亞諾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藥物學教授,他致信《科學》雜志編輯,抗議最近常常被提及的觀點:博士短缺。他在信中說:“我指導博士生培訓項目已經20多年。在我的經歷中,絕大多數新博士非常難找到能夠發揮他們在博士訓練期間所獲技能的工作……如果現在我們真正急需新博士,那么在我們的自由市場系統,年輕的科學家們應該看見快速上升的報酬和充足、有吸引力的工作機會。但這絕不是今天生物醫學界的現狀。”
胡利亞諾對《化學和工程新聞》表示,他相信在訓練和攻讀博士學位方面,教授和學生可能并不都出于純粹的動機。“很顯然,有許多教授是真誠致力于研究生教育,許多學生也真正對研究職業感興趣。然而,許多獨立研究員的實驗室需要幫手,基本上,研究生們是廉價的勞力資源……目前的經濟氣候是,年輕人只有相對有限的職業選擇,因此,盡管沒有強烈的動機,他們中的大多數也傾向于上研究生院”。
胡利亞諾認為,生物科學家走向非傳統職業的傾向也許是今天博士過多的一個選擇:“20多年前,有相當比例的博士畢業生在學術界或工業界獲得研究職位。現在,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進入只需要科學背景的工作,而不是研究職位。他們處理臨床試驗、管理生產。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但它們真的不需要一位博士,因為做這些工作不必經過嚴格的研究訓練。”
但也有人對此持相反意見——一個人在博士訓練期間獲得的技能:解決問題、故障分析、效率等,都可以應用到化學研究領域之外。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酶應用戰略首席科學家凱艾姆·阿爾比扎蒂說:“看看化學界之外的領域,想想對化學知識的應用,以及那些需要研究生階段實驗訓練中所獲技能但并非研究型的工作。我認為,從工作的可獲得性來講,我們真的不需要訓練那么多的博士。”
對那些希望攻讀科學類博士學位的年輕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化學部主任、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化學教授馬修·波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說:“30多年來,我一直告訴年輕人,你們上化學或其他科學領域的研究生院只有一個理由:你的內心有一種呼喚,愿意在這個科學領域里學習,就像一個人聽到來自藝術、音樂或神職工作的呼喚一樣,你做這樣的事情只是因為愛和自我滿足。5年后的工作市場很難預測。”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劉曉剛課題組誠招計算化學博士后、博士生 - 優先考慮具有物化、編程和計算化學背景 2023-04-01
- 中國化學會期刊管理編輯招聘啟事 2017-10-12
- 中國博士入選未來化學領袖項目 2012-06-20
- 美國東北大學白若冰教授課題組:液晶彈性體的熱力耦合中的合成-加工-性能關系 2024-12-04
- 蘇大李剛教授、美國Tufts大學Ying Chen教授/David Kaplan院士合作 AFM:人工培養肉 - 食品行業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2024-11-12
- 美國東北大學鄭義教授、Marilyn L. Minus教授團隊:易于制造的高透明薄型聚乙烯醇氣凝膠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