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發揮高校等作用全面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
2011-03-1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3月10日向記者透露,今后我國將全面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主體作用,推動博士后工作健康發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已在包括全部“985”和“211”高等院校、各主要科研院所的415個單位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146個,累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8萬多人,出站博士后絕大多數成為相關領域和單位的科研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
截至目前,全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站學科覆蓋理、工、農、醫、軍事、社會科學等12大學科門類的全部89個一級學科。在大型企業、科研型事業單位、高新園區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58個,覆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國防科技、經濟金融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領域。博士后研究人員年招收人數達到1萬多人,博士后研究人員已經成為許多設站單位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成為許多設站單位培養、吸引、使用、篩選高級人才的一個重要渠道。
據悉,全國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員中已有24人當選為院士,在“長江學者”、“百人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獲得者等重大人才和科研計劃中博士后研究人員入選比例在20%左右。博士后研究人員在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科研團隊中的比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進教師和教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后經歷的人員比例都在逐年提高。
“博士后制度是我國有計劃、有目的培養高層次青年人才的一項重要制度。”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我國自1985年建立博士后制度以來,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質的博士后人才隊伍;博士后研究人員主持和參與一批重大科研項目,成為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博士后制度形成5個鮮明的特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使用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政府調控和社會參與相結合、注重培養造就創新人才。
該負責人坦言,20多年來,我國的博士后工作成效顯著。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博士后工作與建設創新型國家、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博士后研究項目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重大工程項目結合得還不夠緊密;博士后研究人員在企事業單位科研團隊中的比例還偏低、作用還不夠突出;博士后制度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引進中的作用還不夠明顯;博士后研究人員國際交流還不夠廣泛、國際化水平還不夠高;博士后考核評估機制與服務體系建設亟待加強等等。
據介紹,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博士后工作將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改革完善制度,著力提高質量,優化布局結構,鼓勵多元投入,健全服務體系,造就創新人才,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跨學科、復合型和戰略型的博士后人才隊伍,為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該負責人表示,博士后制度的改革完善措施還包括:努力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大力推行“人才+項目”的培養模式,結合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培養人才,建設以博士后研究人員為中堅的創新團隊;大力加強企業博士后工作,引導優秀博士后人才向企業流動,推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推進博士后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繼續辦好中國博士后學術論壇,實施“香江學者計劃”和中非博士后交流項目,擴大招收留學人員和外籍博士后;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爭取政府財政加大投入,鼓勵和引導地方、部門和設站單位加大對博士后工作投入力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經費投入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強博士后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解決博士后社會保障問題,加大博士后公寓建設力度,加強博士后服務窗口建設,推進博士后工作信息化。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國務院發布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見 2015-12-03
- 我國博士后制度邁入而立之年 出路何在 2015-03-19
- 博士后制度應摒棄國家統管 2012-06-04
- 科技部:將改革院士制度,推動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導向 2020-10-22
-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 2020-09-22
- 破“五唯”,不得把SCI、出國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不得填寫人才帽子 | 高校教師職稱改革意見稿發布 2020-07-27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