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屆國際毛細管色譜學術報告會(ISCC)圓滿閉幕
2007-06-0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
為期三天的第30屆國際毛細管色譜學術報告會于6月7日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閉幕。此標志著第由16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暨第1屆大連國際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展覽會(NISEC)、第4屆全二維氣相色譜學術報告會(GCxGC)和第30屆國際毛細管色譜學術報告會(ISCC) 3個專業會議構成的第一屆大連國際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圓滿落下幃幕。
美籍瑞士人M. J. E. Golay 于1956年發明了毛細管色譜技術從而使色譜技術的分離能力大為提高,分離時間大大縮短。毛細管色譜技術可以說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舉世文明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正是利用了毛細管技術才使得測序進程大大加快最終使該計劃提前完成。我們日常生活中汽車使用的煤油、汽油等品質的好壞和成分分析都利用到了毛細管氣相色譜技術。化妝品的優劣、假冒白酒中的甲醇含量分析、非法商販用于保鮮海產品的甲醛、大氣監測中空氣中的環境污染物分析、污水檢測都不同程度地在使用毛細管氣相色譜技術。親子鑒定、法醫中的尸體身份識別,背后的技術都是毛細管電泳技術。
自1975年在Hindelang舉行第一屆國際毛細管色譜學術報告會以來,到今年為止已經連續舉辦29次。國際毛細管色譜會議是毛細管色譜領域最著名的學術會議,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稱之為“毛細管色譜和微柱分離技術的第一論壇”。該會議每年在美國和意大利交替舉行,旨在反映國際上分離科學領域的最新動態,加強國際毛細管色譜研究者的交流,促進毛細管色譜的發展。第30屆國際毛細管色譜會議是首次在美國和意大利以外的國家召開此系列的色譜專業會議。
當今世界的發展極大地得益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自從色譜技術出現以后,以色譜為基礎的分離分析科學就被許多行業和領域廣為采用。因此全世界的色譜基本理論和應用研究一直被各領域和學科的專家所關注。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龐大的色譜分析和應用的從業人員,色譜科學的發展也一直受到國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關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色譜科學對各項經濟指標的貢獻力也在不斷擴大。據統計目前我國大約有100,000臺色譜儀器在不停運轉,今后的數年里,我國每年大約還需要6000多臺氣相色譜儀、5000多臺液相色譜儀和700-900臺質譜儀,中國的色譜領域還有巨大的科技潛力和開發前景。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充分顯示了我國在色譜科學領域內的國際地位,表明大連化物所乃至國內色譜研究工作正逐漸與國際色譜界融合。
大會實際注冊到國內外參會代表676名,其中有180名國外代表和150名展商代表。14位國外和5位國內色譜專家應邀做了精彩大會報告,他們分別就色譜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應用進展和發展趨勢等做了大會發言。此外大會還接收了446篇墻報展示,舉行口頭報告98場、主題報告64場,會議收錄研究摘要629篇。
會議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
1、 微柱分離
2、 毛細管氣相色譜
3、 微型儀器裝置
4、 樣品預處理及檢測
5、 聯用及多維技術
6、 毛細管色譜在食品、環境領域中的應用
7、 毛細管色譜在生物、醫學、制藥領域中的應用
大會評選出18個優秀墻報展示獎。在角逐最為激烈的優秀口頭報告獎中,大連化物所路鑫副研究員憑借“Metho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報告勝出,有幸獲得美國Pfizer公司資助參加在意大利舉行的第32屆國際毛細管色譜大會。
本屆大會吸引了眾多廠商的關注:Shimadzu, Agilent, Waters, LECO, Restek,ThermoFisher, Beckman,依利特等國內外知名色譜產品和儀器生產廠商前來參展和舉行新產品發布會。全球最大出版商之一荷蘭ELSEVIER公司特將《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創刊50周年慶祝活動移至大連舉行。
同時,本屆大會還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LC GC》雜志派出了隨行記者對會議作了報道,《科學時報》,《大連日報》,大連電視臺,儀器信息網等也從不同側面對會議作了相關報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依妍)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