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國際會議學術缺失藏利益鏈 發論文成參會首要目標
2011-05-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自中國科協及全國學會每年組織的學術交流會議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每年組織的學術交流會議(包括國內會議和國際會議)逐年遞增,由2004年的2962次,2005年的3193次增加到2006年的3427次。參加會議人次也逐年攀升,2006年達53.9萬人次。
學術會議為什么這么火?記者調查發現,學術會議學術缺失背后隱現各方利益魔手。
發論文成了參加學術會議的首要目標
定期上網查看最新的學術會議信息成了剛從國外交流歸來的張芳(化名)的“必修課”。
北京不少高校都開始與國外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張芳就是其中的一員。來自北京一所理工類大學的她有兩年時間在英國讀書,但是項目做得并不順利,沒有發表像樣的論文。回國后急于畢業的張芳因為論文數量不夠,在同學的點撥下,把目標瞄準在國內舉辦學術會議的論文收錄上。與學術期刊相比,學術會議收錄論文更容易,刊出的周期也會縮短好幾個月。
張芳所在的博士班班長趙同學下手要更早些。
今年3月底,趙同學畢業論文的附錄上整整一頁都是發表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的論文,均被EI(工程索引)收錄,而這些所謂的國際會議都是在國內召開的。這位班長甚至在一個學期發了4篇學術會議論文。
武漢大學副教授沈陽對中國期刊網上的數據進行了專門統計,結果嚇了一大跳:我國2008年發表會議論文高達171542條,2009年會議論文160043條,“這還是不完全統計的數字!
沈陽介紹,在一些會議網站的留言或高校相關的學術論壇中,關于一項學術會議是否被EI、SCI(科學引文索引)等收錄成為最熱門的問題之一,而在多如牛毛的會議中,在其首頁的顯著位置上大多都打著能被EI、SCI一類的檢索的頭銜來誘惑研究者們。
“因為這些是在校研究生們能否畢業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求職中的重要砝碼;對于科研人員而言,則可以列入自己的年度工作考核報告,申報課題的評審總結報告,甚至提職報告。”沈陽分析。
他還發現,國內2008年發表于期刊和學術會議的論文約有248萬篇,而高校教師、在校生、科研人員、技術人員等有論文發表需求者合計超過1180萬人。發論文從而成了一些研究人員參會的首要目標。
華中地區一所高校的老師趙巖(化名)博士論文投出兩個月,就收到組委會關于文章被錄用的通知。
讓他詫異的是,草草投出的論文居然沒有任何審稿意見,找博士班的同學一問才知道,投過學術會議論文的同學雖然接到郵件,說是經過專家評審論文被錄用了,但是全都沒有審稿意見,“大家差不多都是百發百中,一次性過關。”
手捧厚厚一本論文集,趙巖多少還是有些心情復雜,除了前面幾篇是知名教授的約稿之外,很多論文一眼就能看出是和自己一樣粗制濫造的產品,實驗不完整,推理有漏洞,甚至一篇文章里錯別字都能找出不少。
登上會后的旅游車那一刻,趙巖不禁啞然失笑,“原來都是一幫和自己一樣的年輕人!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化學會2024年軟物質理論計算與模擬學術會議將于2024年11月8-11日在廣州舉辦(第一輪通知) 2024-03-20
- 會議通知 | 中國化學會第二屆國際纖維素與可再生材料研討會將于2024年9月20日在成都召開 2023-10-19
- 會議通知 | 2023年國際橡膠會議暨第19屆中國橡膠基礎研究研討會將于11月7日在海口召開 2023-08-31
- 中國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將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開 2025-05-12
-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西南地區高分子及復合材料學術研討會將于2025年5月9-11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5-02-26
- 第四屆先進凝膠材料與軟物質國際學術研討會將于2025年5月16日在杭州召開 2025-01-27
- 天科大司傳領/徐婷、廣西林科院王軍鋒 SusMat 主封面論文:纖維素基水凝膠在柔性傳感器中的調控與作用機制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