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安徽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會上,安徽省省長王三運用“立足引進再轉化,強化載體促轉化,政府作為推轉化”形象地概括了安徽近年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經驗。安徽省將今年確立為科技成果轉化年,有資料顯示,目前安徽有80%以上工業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80%以上的省級科技攻關項目由產學研聯合承擔。全省自主創新已由過去高校院所扛大旗轉變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創新的格局。
近年來,安徽圍繞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精心打造產學研合作和引技、引智、引資綜合平臺,吸引企業和高校院所參與。安徽在積極辦好合肥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組團參加北京科博會、深圳高交會等國內知名展會的同時,多次聯合并支持全省各市舉辦綜合或專業產學研對接會。據統計,僅去年一年,全省組織開展各類產學研對接活動168場次,推薦發布科研成果3126項,成交技術轉移項目412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46.15億元,是“十五”末的3.24倍。“十一五”期間,全省技術市場累計簽訂技術合同25826項,合同成交總額達159.2億元,是“十五”期間的3.45倍。
此外,該省還創建了“安徽省產學研網上對接和交易平臺”,企業遇到技術難題,可及時聯系有關專家;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也能借此尋找“婆家”。該平臺自2009年9月開通以來,已收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2000多項,入庫企業技術難題和技術需求300多項,數十項科研成果通過該平臺對接落實,成為“永不落幕的成果交易會”。
為支撐核心企業培育創新能力,該省出臺了構建和發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實施意見。目前已指導組建了20多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其中一家已被確定為國家聯盟建設試點,13家聯盟獲準開展省級試點。與此同時,安徽還探索整合政府、企業、高校院所的各類創新資源,啟動建設省應用技術研究院、合肥家電技術工程院、合工大(馬鞍山)高新技術研究院等一批產學研合作實體。這種由政府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聯手,著眼于服務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共同致力于研究開發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核心技術的“工程技術研究院”模式,正迅速擴展到該省的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領域。合肥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合肥語音信息技術研究院、合肥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合肥家電技術工程院等產學研實體肩負起了重大科技項目攻關,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國家檢驗檢測中心等任務。隨著安徽產學研一體建設全面提速,吸引了中國航空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等一批大型企業和機構前來,與安徽企業和科研機構簽訂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技術研發和生產基地。
為促進企業與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建立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2009年安徽啟動了組建企業院士工作站計劃,通過“柔性引進”高端領軍型人才的方式,當年就有生物催化與轉化專家、南京工業大學校長歐陽平凱教授,設備診斷工程專家、北京化工大學高金吉教授,機械設計及理論專家、清華大學王玉明教授,機械設計與數字化制造專家、浙江大學譚建榮教授,分別與安徽省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成為安徽首批組建的企業院士工作站“簽約院士”。安慶振發汽車鍛件有限責任公司得到北京科技大學胡正寰院士團隊的支持和指導,由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一躍成為利用楔橫軋技術在國內同行業處于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企業。據統計,目前,全省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與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合作組建了15家院士工作站,有28位院士在工作站兼職合作攻關,大大提升了安徽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省科技廳通過建立面向企業的科技特派員、特聘員和聯絡員的“三員”制度,深層次服務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這項制度實施僅一年,為企業新增銷售收入36.7億元,新增銷售利潤4.9億元。目前,安徽又新選派第三批企業科技特派員404名進入企業,新聘請科技外交官特聘員13名,使科技“三員”總人數達3191人。
- “第三屆高分子材料產學研論壇”在西安隆重召開 2023-05-23
- 直播邀請 |《聚合物產品工程高端論壇》- 5月15日(周日下午)14:00-18:00 2022-05-13
- 第三屆高分子材料產學研論壇將于2022年11月18-20日在西安舉行 | 第二輪通知(補充) 2022-05-21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20(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篇)》在京發布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