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實施15周年
2011-08-2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在西部地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中,一項發端于中科院的人才培養計劃頗有口碑,它有著一個響亮的名字——“西部之光”。
15年來,旨在加強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青年人才培養的“西部之光”人才計劃成效突出。當前,它正借“十二五”東風,籌謀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也為中國科學院的人才凝聚作出新的貢獻。
中科院在西部的戰略布局遠不止人才領域。據來自中科院人教局的消息,中科院已編制了“十二五”“西部行動計劃規劃綱要”、“西部地區院地合作發展規劃”、“西部行動高新技術項目計劃規劃”等一系列面向西部的專項規劃,為更大力度地助推西部發展厲兵秣馬。
8月22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甘肅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中科院將深入實施包括“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西部行動計劃等在內的重大項目,幫助解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科技問題。
在西部工作中,中科院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與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西藏、四川、重慶、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內蒙古、廣西等簽署了全面戰略科技合作協議,先后設立了“西部行動計劃”、“院地合作西部專項工程”、“西部行動高技術項目計劃”等一系列專項行動計劃和工程。
圍繞地方需求,中科院重點在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特色資源綜合開發高值利用、先進制造、現代農牧業,以及人才交流與培養和科技扶貧等方面開展合作。在推進西部地區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產業結構調整、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區域創新體系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中科院在西部地區實施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共計約2500項次,使社會企業新增銷售收入約450億元,利稅約90億元。
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1996年,中科院推出“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1998年,中組部和中科院聯合發布《關于推進“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的意見》,共同組織該項目。
15年來,“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已覆蓋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資助范圍從中科院所屬研究所逐步擴展到西部地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以項目帶動人才培養的方式,為西部地區培養了大批青年科技骨干。
截至2010年底,中科院為“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累計投入支持經費近2億元,地方匹配支持經費約3000萬元。為西部地區培養各類青年科技骨干達718人,支持博士畢業生留西部工作390人,并取得一批具有實用價值的科研成果。
2003年,中組部會同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進一步啟動“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工作,從西部地區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科技骨干到東部科研機構和大學進修學習。
7年間,共有1659位西部青年人才作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到國內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研修,中央財政共支付培養經費7000余萬元。多年的努力為西部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
近日,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陸浩為紀念“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實施15周年題詞“實施西部人才工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并對“西部之光”計劃取得的顯著成效表示高度認可。
其實,作為國家科學院,中科院的戰略藍圖始終是以國家戰略為指針的。2010年,以國務院審議通過中科院“創新2020”規劃為新的起點,中科院將在西部地區重點部署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相關的研究,并形成多個創新集群。這一戰略性安排為西部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更為持久的智力保障。
據悉,2011年,中科院將從促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成果應用推廣、加強人才培養與交流、創新體制機制等四個方面重點布局,繼續加強西部工作。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在行動 2011-07-15
- 華東理工大學陳彧教授入選上海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2011-01-18
- 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實施10年 雙向交流達1600余人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