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領導全體退出看學術權力窘境
2011-09-19 來源:科學時報
據報道,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近日結束換屆,43名新當選委員均由民主選舉產生,委員會正、副主任由當選委員投票產生。最令人矚目的是,現任校黨政領導全體退出學術委員會。媒體報道時評價說:這是該!叭バ姓~出的一大步”。
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眾多有識之士疾呼大學去行政化,希望從源頭上激發大學師生崇尚創新、追求真知的熱情。與此同時,一些大學也開始從細枝末節上展開去行政化的探索與嘗試。校領導退出學術委員會就是其中一例。從這個意義上講,復旦大學的做法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不過,由此推導出“去行政化邁出一大步”的結論,則未免太過于樂觀了。
我們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學行政化之弊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廣泛的社會心理基礎與體制制度根源。有學者指出,自近代大學創建起,“官辦官管”就一直是我國大學管理的主流。在大學身為教育行政部門的下屬單位、無法成為實際上獨立的學術自治體的情況下,大學任何去行政化努力都可能偏離預設靶心。
更嚴峻的是,大學本身在長期的行政化運行中,已經固化了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從報道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身為我國最頂尖學府之一的復旦大學,雖然學術委員會長期存在,卻“十年沒開過兩次會”;10年前制定的《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章程》中規定的許多條例從未履行過;規定每屆任期4年卻10年沒有換過屆,很多教授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學術委員會委員。即便是新換屆的學術委員會,雖然強調了“運行的獨立性”,但依然只擁有審議權,而行政層面則可以不同意其審議結果。
尤為令人感慨的是,與校長之間通暢自由地溝通本該是每一名教授應有的權利,但“約見校行政領導”卻成了學術委員會可以擁有的“權力”之一。
頂尖的復旦大學尚且如此,更多二流、三流大學的行政化土壤是多么的根深蒂固也可以想象了。
其實,校領導“全體退出”學術委員會,不過表明大學管理者有著去行政化的良好愿望,并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作出了某種姿態。學術委員會能否真正成為教授治校的牢固平臺,則取決于能否跟進一系列實質性制度的設計與落實。
因此,校領導“全體退出”只是治標之舉,面對大學的沉疴之身,既非療效顯著之良藥,也非功用獨特的偏方。大學的去行政化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南開大學:下放學術權力 讓科研細胞活起來 2014-01-28
- 北大黨委書記閔維方:應從制度上強化學術委員會學術權力 2011-03-23
- 張杰:發揮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最大合力推進一流大學建設 2010-08-27
- 江蘇省柔性電子重點實驗室首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召開 2019-12-18
- 浙江大學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杭州圓滿召開 2019-01-04
- 西安市新能源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順利舉辦 2018-12-14
- 復旦大學徐凡教授團隊 Nat. Comput. Sci. 封面:手性扭轉力學解碼沙漠植物生存策略 202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