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發明“超級纖維” 可媲美蛛絲
2012-03-3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蜘蛛絲的韌性超過現有所有合成纖維,素有“生物鋼”的美譽,是新型材料的理想選擇。能否采用來源廣泛的蠶絲蛋白織出可媲美蛛絲的“超級纖維”,成為全球研究界探索的方向,而復旦高分子科學系和先進材料實驗室的生物大分子課題組就走在最前列。他們不僅證明了蠶絲蛋白不輸于蛛絲蛋白的力學結構性能,更通過完善再生蠶絲制備工藝,織出了力學性能高出天然蠶絲一倍的人工絲。這一“動物絲仿生制備中的關鍵問題”項目研究昨天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課題組在邵正中教授的帶領下大膽試驗發現,蠶絲與蜘蛛絲在成絲機理和各層次的結構等方面是一致的。理論上來講,兩者的力學性能應比較接近,但由于蠶在成繭過程中的“8”字型吐絲行為,導致蠶繭絲的轉折處會存在較多 “薄弱點”,容易折斷,顯得比蜘蛛絲脆弱許多。在改變制絲方式(“按”住蠶的頭,以一定速度勻速拉出蠶絲,而非直接采用蠶繭絲)后,再進行兩者的力學性能測試,結果顯示,“拉”出的蠶絲力學性能不弱于蜘蛛絲。這一發現打破了國際學界“要人工仿制蜘蛛絲這類‘超級纖維’,首先需要大量制備類蜘蛛絲蛋白”的普遍定式思維,相關論文2002年發表于《自然》,贏得廣泛關注。
在對蠶絲蛋白全新認識的基礎上,課題組還通過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尋找到了一種特殊方法,利用相應的紡絲設備,在實驗室中紡制出了 “超級蠶絲”,以實踐證明只需調控并優化制備工藝,量大價廉的蠶絲蛋白本身也有可能成為性能媲美蜘蛛絲的“超級纖維”。
目前,團隊正與華山醫院、中山醫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等合作,共同研究絲蛋白等對于提高生物醫藥用材料各種性能的可行性。他們發現在氣管支架、疝氣補片、子宮吊帶上采用絲蛋白進行改性后,能明顯改善其生物相容性,減少組織粘連的同時能促進細胞生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PBO纖維:做防彈衣的超級纖維 2016-12-12
- 塔夫茨大學David Kaplan 院士/Chunmei Li 教授團隊 Nat. Commun.:基于蠶絲蛋白的生物活性塑料 2025-01-05
- 南京大學王瑜/陸延青團隊 Matter:可重寫和可重編程的全蛋白質基多功能光學成像平臺 2024-02-23
- 西南大學種質創制新成果:Acta Biomaterialia報道利用新型蠶絲治療結腸炎 2022-03-18
- 昆山杜克大學林欣蓉/復旦大學陳茂 JACS:滲透離子簇促進聚合物離子傳導 2025-06-06
- 復旦大學彭娟教授團隊 ACS Macro Lett.: 外電場調控共軛高分子的溶液聚集態與薄膜晶型 2025-05-16
- 復旦大學徐凡教授團隊 Nat. Comput. Sci. 封面:手性扭轉力學解碼沙漠植物生存策略 202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