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業調整如何利于人才培養
2012-04-05 來源:中國科學報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度高校本科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本次公布的高校新設置或調整的1850個本科專業,可自2012年開始招生,同意撤銷的32個本科專業的在校學生要按原培養方案培養至畢業,并保證教學質量。
在審批同意設置的高校專業名單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之外設置的新專業,包括北京大學的“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北京交通大學的“物聯網工程”、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孟加拉語”等。
我國高校專業近年來調整非常頻繁。那么,專業對高校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學校調整專業的依據是什么?怎樣調整專業才更有利于我國“百年樹人”大計?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高校管理人員、高教研究專家。
社會需求決定專業增減
北京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元培學院副院長盧曉東介紹,在新設置專業時,高校需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并向教育部申報,而撤銷專業則由學校自主決定,只需在教育部備案。
《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規定》規定,高校設置和調整專業必須具備四個要求:符合經學校主管部門批準的學校發展規劃,有人才需求論證報告,年招生規模一般不少于60人;有專業建設規劃、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其他必需的教學文件;能配備完成該專業教學計劃所必需的教師隊伍及教學輔助人員,一般應有已設相關專業為依托;具備必需的開辦經費和教室、實驗室及儀器設備、圖書資料、實習場所等辦學基本條件。
這些統一的、一般的要求,是構建我國高校本科專業設置質量標準的基礎。
一位高校教務處負責人介紹,高校決定新增專業,除了考慮教育部要求的標準,重要的就是看社會需要,也就是所增加專業的就業前景。
社會職業需求的增長,已成為我國高校本科專業設置越來越重要的趨勢之一。今年新設專業中,“物聯網工程”成為出現最多的字眼,是最熱的專業,共有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80所高校開設此專業。
據悉,2010年初,教育部下達了高校設置物聯網專業申報通知,眾多高校爭相申報,當年有東北大學、天津大學等33所高校招生,且多為重點高校。
社會需求的減少,無疑也是高校撤銷專業的重要因素。一些高校在調整專業時,首先會從生源上來看,也就是看招生情況是否樂觀,其次還有就業率、學科水平等。對總分排名居后的專業,往往實施暫停專業或減少招生計劃等措施。
教育主管部門也將社會需求作為高校專業調整的重要依據。2011年,教育部發文提出,我國將探索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健全專業動態調整和預警、退出機制。對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60%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止招生。
學校學生共同面對專業涼熱
一位高三學生家長對記者表示,在為孩子填報高考志愿時,首先會考慮專業及其就業前景。
盡管每所高校都會依據社會需求和自身辦學水平、師資隊伍等情況進行專業調整,但也有教育學者指出部分高校增設專業存在不夠理性的情況。
上海大學副校長葉志明指出,去年上海市發布預警的18個就業率低的專業中,有不少就是當年因為就業好而熱門、大家一哄而上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基金委發公開信:“杰青”、“優青”非榮譽稱號 2018-06-13
- 北京公布“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項目高校 2017-09-01
- 北化大“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人才培養”校內創新實踐基被評為示范基地 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