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報告:中美研究型大學差在哪兒
2012-05-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輔導員制度”讓清華有更良好的學業支持環境
和其他985高校相比,清華大學的情況稍好,但也并不樂觀。課題組在清華的本科生中回收了889份有效問卷。結果表明,這所中國頂尖大學在“學業挑戰度”和“生師互動水平”上不如美國研究型大學,而“校園環境支持度”則明顯好于后者。
清華大學更善于“支持學生應對人際、情感問題”、“組織各類活動,幫助學生融入大學生活”。課題組認為,極富清華特色的“輔導員制度”可能是支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據了解,清華本科生輔導員由富有責任心、管理能力強、善于同本科學生溝通的清華在讀研究生擔任。課題組將清華數據與參與調研的其他幾所985院校相比較發現,在與任課教師的交流上,他們之間并沒有明顯差異,但清華學生和輔導員/班主任的關系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清華在“院校為學生學業提供支持與幫助”上,表現不如美國同類大學,尤其是低年級階段,差距更大。
“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最應該為學生提供的是學業支持。低年級學生正經歷從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轉變,這種角色轉換有可能帶來學業上的焦慮和無所適從,甚至產生挫敗感。”報告認為,美國的一流大學均設有完善的學習輔導機構,專門為學業上遇到問題的學生提供輔導和幫助。
創造一個讓杰出人才更容易“冒出來”的好環境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史靜寰建議:對很多院校來說,短期內很難做到經費與生源的根本性改變,更有效的策略可能是,立足學校現實,清晰診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動改變教育教學實踐,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
對此,清華大學的幾個院系已有較成功的實踐。課題組在調研幾個實施本科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院系后,發現它們在課程認知目標、學生之間的溝通合作、生師互動等方面都明顯優于清華的平均水平。譬如,清華的工業工程系非常強調課程對學生的學業挑戰,特別是在高年級,教師通過強化“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刺激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系的課程還十分注重基于項目的學習,要求學生以團體合作的方式完成具有不確定性的任務, 訓練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應用到實踐中。此外,課題組發現,清華經管學院的課程設計也十分強調“學生合作完成項目”。
報告指出,這兩個院系的學生在“表達能力”、“組織領導能力”、“與他人有效合作”三項上的得分顯著超過了清華學生的平均水平。而這三項能力已被研究證實,是大學畢業生實現創新所必需具備的重要能力和素質。
盡管,清華和美國同類大學在師生互動水平上差距非常明顯,但令人高興的是,清華經管學院已邁出了追趕的步伐。該院學生在師生互動上的得分也明顯高出學校的平均水平。那里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任課老師討論自己的職業計劃、人生觀、價值,和任課老師一起參與課程以外的工作(比如社團活動、迎新等)”。
課題組從清華大學的院系調研中獲得的啟示是:院系的積極探索和首創精神是大學改革的活力所在。院系應當成為改革的龍頭,不斷創造和形成經驗。
史靜寰說,大學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塑造”杰出人才,而是創造一個使得杰出人才比較容易“冒出來”的好環境,是對具有不同發展潛質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刺激、支持與幫助。“好的大學教育應該成為杰出人才成長的沃土,發展的助推器。”她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IARU)協同技術轉移研討會”在北大舉行 2013-03-20
- 研究型大學建設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 2012-02-08
- 探析“博耶報告”影響下的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改革 201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