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學建設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
2012-02-0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研究型大學以高層次人才培養及知識與思想的原創為根本使命,其區別于一般大學的根本標志就在于“研究”二字。重視科學研究并在研究上取得相應的成就,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根本特征。迄今為止,足以影響人類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有70%誕生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
隨著國內高等教育的發展,很多高校已經將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自身的發展目標,就必須在戰略規劃上將科學研究放在重要地位,以高水平科研作為支撐,通過科學研究活動,促進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
高校科研的“黃金時段”
應該說,當前國內高校的科研發展擁有一個充滿機遇的外部環境。
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主要發展戰略之一。而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成員,《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都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高校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和區域創新中作出貢獻。高校的科技創新和創新人才培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同時,隨著國家“十二五”科技規劃的發布,國家科技創新呈現新的發展態勢。主要體現在,更加注重學科大綜合體系的形成、更加注重“政、產、學、研、用”大協作體系的合作,更加注重高端人才的引領,更加注重基礎研究的支撐。這些也為高校科研工作的開展指明了發展道路。
事實上,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作為促進高校向研究型大學轉變的發動機,已成為很多國內高校的共識。而“十二五”期間又是很多學校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關鍵時期。內部動力加之優越的外部環境,未來的幾年理應成為高校開展科研工作的“黃金時段”。
需要指出的是,有機遇是一回事,但能否抓住則是另一回事。機遇是面向所有高校的,但能否利用好有利的外部環境,彌補不足,推動學校科研工作的發展,還需要每一所學校結合自身情況,認真思考。
科研組織形式須靈活高效
目前,國家的科技創新體系正在形成新的格局。
以國家2009年的R&D經費支出為例,其總支出為5802.1億元,高校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一員,卻只有468.2億,占總支出的8%。而企業和研究開發機構分別占到了73%和17%。這說明目前國家在科技創新中投入主體是企業和科研機構。高校要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要更廣泛、深入地與企業開展合作,進行協同創新。而在這一過程中,能否建立一個靈活、高效的科研組織形式,便成為了一所高校能否在協同創新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IARU)協同技術轉移研討會”在北大舉行 2013-03-20
- 清華報告:中美研究型大學差在哪兒 2012-05-16
- 探析“博耶報告”影響下的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改革 2011-07-26
- 香港理工大學陶肖明教授團隊《Nat. Sustain.》綜述:通過科技創新推進紡織品的生命周期可持續性 2022-12-28
-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招聘信息 | 高分子、材料學、材料加工、化學、物理等相關專業 2021-08-05
-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20(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篇)》在京發布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