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教授不必在考核指揮棒下跳舞
2012-06-0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前不久,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正式發布旨在測度高品質基礎科研實力的《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過去一年里共發表《自然》及其子刊論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單位論文13篇,出版指數8.58,躍升至中國高校榜首,位列全球第七十六位,是進入全球前100名的大中華地區僅有的兩所高校之一。
這一數據從一個側面體現了該校在高水平前沿研究方面的不凡表現——這與該校尊重科學研究規律、拒絕浮躁功利的學術文化傳統有著密切的關聯。
創造氛圍——呵護科學家的創新原動力
上世紀80年代后期,國際性的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當時還在讀研究生的陳仙輝選擇了高溫超導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此后,他在這個領域一干就是20多年。
在長期工作和實驗積累的基礎上,2008年3月,他發現了氟攙雜的鑭氧鐵砷化合物的臨界溫度超過了40卡爾文,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證明了這類超導體是除銅氧化合物高溫超導體外的又一高溫超導體家族。這一研究成果在《自然》上發表,并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和國內兩院院士評選出的當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他的研究突破是非常恰當的。”中國科大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長朱長飛教授說:“其實,科學家都有很強的榮譽感,做得好不好他心里有數,不需要你多講。管理者的責任不是用硬性考核指標去逼他們,而是為他們營造自由寬松的學術氛圍,讓他們保持從事科學創新的熱情和動力。”
據了解,中國科大對教師實行“分類管理”,對處于“戰略崗位”的各類專家教授,不提發表論文數等硬性考核指標,而以“階段考核”代替“年度考核”,以“同行交流”代替“述職考評”。基本做法是3年一個周期,讓教授們在同等層次、同類型專家之間進行一次學術報告和成果交流。
“年底的時候,學校會讓每位教授填寫一張總結表,但這不是考核,學校不作合格與否的評價,它是一種自我總結,目的是讓教授們回顧這一年的工作內容。”科技處處長羅喜勝教授補充道。
由于沒有硬性考核這根指揮棒,學校給科技人員的空間和自由度相對要大得多。2011年3月,工程科學學院梁海弋教授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揭示百合花開放之謎的學術論文,引起廣泛關注,現在他又在研究公雞走路的特殊之處。
“我們相信梁教授研究公雞走路會在自動定位、機器人視覺等領域給我們帶來驚喜,這項研究已經被列為學校的重要方向性項目之一。”羅喜勝說:“在科大,科學家的獨特視角和科學品味總能得到尊重。”
這樣的尊重還體現在寬容失敗上。該校在10多年前就設立了校內青年創新基金,目前單項支持經費已達20萬元。據統計,獲得支持的年輕科研人員中有50%以上在第二年、第三年拿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大約有40%的青年基金項目沒有達到當初設定的目標,但我們不認為這是失敗。”羅喜勝說,證明一種錯誤其實也是一種發現,重要的是青年教師在研究中獲得了經驗和教訓,豐富了閱歷,這是一種有益的成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科技大學徐航勛教授與王育才教授在超薄聚吡咯納米片的空間限域合成與其在光熱治療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8-04-09
- 中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 共軛高分子納米片在可見光下實現高效純水分解反應 2017-08-31
- 中國科技大學劉世勇研究組: 酶觸發聚合物囊泡-核交聯膠束轉變用于抗菌藥物的選擇性和位點特異性輸運 2017-07-21
- 南京大學胡文兵教授課題組 Polymer:高分子薄膜成型的應力松弛調控機制 2025-05-25
- 鄭大代坤教授、翟威副教授/北航潘曹峰教授 Adv. Mater.:仿生自修復水凝膠傳感器-用于高精度人機交互 2025-05-24
- 福州大學黃明東教授、徐芃教授團隊 IJBM: 具有細菌響應特性的抗菌止血纖維素敷料用于創面愈合 2025-05-24
- 廈大陳洪敏教授課題組2022年招收申請考核制博士生及博士后各3-5名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