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段共聚物是熱力學不相容的兩個或多個均聚物分子鏈經化合鍵連接起來的共聚物。在一定條件下,嵌段共聚物會發生微相分離,形成特征尺寸在5-50納米之間可調的高度有序規整結構。經物理或化學方法,可將嵌段共聚物中的分散相轉變為孔道,得到相應的規整多孔膜。我校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工學院汪勇教授課題組致力于嵌段共聚物基多孔功能膜的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下,該課題組利用嵌段共聚物微相分離形成規整結構以及不同嵌段之間物理化學性質上的差異,提出了嵌段共聚物選擇性溶脹成孔制備規整多孔膜的新方法。這種方法成孔過程簡便高效,不涉及到化學反應,材料本身沒有質量損失,而且所得到的孔道細小,可在10-50納米的范圍內連續調變。相關工作分別以內封面和邀請綜述的形式在影響因子為13.877的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2010, 22, 2068-2072; 2011, 23, 2134-2148)上發表。最近,該課題組在嵌段共聚物功能膜方面持續取得新進展。
利用嵌段共聚物的高度有序分相結構制備高精度分離膜是該課題組的研究重點。碩士研究生王召根將嵌段共聚物涂覆到大孔基膜上,采用選擇性溶脹的方法,在嵌段共聚物層形成三維連通的多孔結構,形成以介孔嵌段共聚物為分離層,大孔基膜為支撐層的復合膜結構。由于孔徑均一且分離層較薄,得到的復合膜具有高選擇性、高通量的優良分離特性。通過改變溶脹時間,實現了對復合膜分離層孔徑的連續、精密調節,制備得到了具有不同通量和截留特性的一系列分離膜。分離試驗表明,經24小時溶脹制備的復合膜能有效分離2納米和10納米金納米顆粒的混合溶液,可100%截留10納米顆粒,而允許2納米顆粒透過。另外,由于在溶脹過程中嵌段共聚物中的極性組分遷移并固定在膜孔表面,以溶脹成孔的嵌段共聚物為分離層的復合膜具有內生自發的表面活性,不需要任何的后續修飾,在溶脹成膜的同時賦予膜優異的親水、抗污染以及刺激響應特性。該工作以Swelling-induced Mesoporous Block Copolymer Membranes with Intrinsically Active Surfaces for Size-selective Separation為題在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影響因子為5.968)上在線發表。
另外,該課題組也積極探索嵌段共聚物多孔膜在與傳遞過程相關的其他方面的應用。碩士研究生李逢彬以選擇性溶脹成孔的嵌段共聚物多孔膜為模板,采用原子層沉積的方法在其孔道表面沉積氧化鋁、二氧化鈦等氧化物薄膜,除掉模板后,得到由氧化物納米管相互連接而成的多孔膜。氧化物納米管的管壁厚度可通過改變原子層沉積次數來調節,最薄時僅為3納米。由此方法得到的多孔膜具有最高可達90%的孔隙率。由于構成多孔膜的納米管相互連通、支撐,多孔膜雖然管壁很薄、孔隙率很高,它們具有很好的力學性能,可制成自支撐膜。由于相互連通的孔道結構和極高的孔隙率,由此方法制備的氧化鋁多孔膜表現出優越的濕度傳感性能,其濕度響應時間和回復時間僅為其他基于納米結構濕度傳感器的十分之一左右。相關工作以Highly Porous Metal Oxide Networks of Interconnected Nanotubes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為題在的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為13.198)上在線發表。
- 青科大李志波/劉紹峰教授團隊 ACS Catal.: 新型鉿金屬催化劑鏈穿梭聚合制備高熔點烯烴嵌段共聚物OBC 2025-05-11
- 暨南大學寧印教授 Angew:單晶顆粒內部微觀結構的空間調控 2025-05-05
- 復旦大學王國偉團隊 Macromolecules:突破自組裝技術新邊界 - 高固含量下嵌段共聚物的熱誘導自組裝與熱誘導協同自組裝 2025-04-27
- 浙江大學朱利平教授、阿爾伯塔大學曾宏波院士 Prog. Polym. Sci.:基于兩親共聚物的先進功能膜 2024-11-17
- 北林彭鋒教授課題組 ACS AMI:開發新型半纖維素基液態金屬功能膜材料 2022-06-02
- 長安大學顏錄科教授團隊:基于碳納米管截留效應在油水分離功能膜方面的研究進展 2021-03-08
- 南京工業大學孫世鵬教授團隊 Nat. Commun.:離子化亞納米通道膜實現一、二價陰離子高效分離 202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