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將碳納米纖維制成太陽能電池
2012-12-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如今,我們是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但是出門在外充電的確是個頭疼的問題。那么你是否想過穿在身上的衣服也可以成為個人“充電器”呢?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課題組成功研制出一種新型能源器件——取向碳納米管纖維,并用它制造出比頭發絲還細的纖維狀太陽能電池。這將使人類隨時隨地、高效使用太陽能的夢想有望成為現實。該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國際化學原創研究領域權威期刊《應用化學》發表。
據介紹,用碳納米管纖維制造纖維狀太陽能電池要經過“紡絲”和“鍍膜”兩個階段。首先讓碳納米管材料生長出來,如棉花紡絲般連續制備;再將碳納米管纖維經過特殊溶液,從而在纖維外部鍍上一層光合性材料。這些直徑只有60—100微米的新型纖維狀太陽能電池最高光電轉化效率超過9%,實現高效轉化。不僅如此,它還可以將這些電能直接存儲起來,供對光電量需求量更大的夜間使用。
碳納米管纖維已在防彈衣、航空航天、醫療和體育器械等廣泛領域顯示出重要應用前景。這種纖維的強度和剛度與尼龍鋼絲、科夫拉纖維相比是遙遙領先:一根直徑5毫米的纖維就可以輕松吊起兩噸重的轎車。如果能用在衣服上,那則是真正的扯不壞、拉不斷。質量輕、可編織,且價格低廉,100米的價格僅為幾元人民幣,這使其大規模運用成為可能。
彭慧勝還透露,與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太陽能電池制造過程相比,將碳納米纖維制成太陽能電池效率高,成本低,基本無污染,然而目前大量生產的技術難度還很大。“但我們已經可以想象,不遠的將來,穿在身上的衣服、戴在頭上的帽子都能夠‘自我發電’,給‘奄奄一息’的手機充電;如今占地龐大的發電站,今后只需要一個桌子般大小的機器。”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國科大郭存悅/深大陳光明、杜春雨 CEJ:有機碳化修飾碳納米管及其高溫穩定熱電性能 2025-02-14
- 四川大學王延青 ACS AMI:使用 3D 導電網絡硅-碳納米管復合陽極增強鋰離子電池 2025-01-12
- 廣工閔永剛/黃錦濤團隊 ACHM:用于集成熱管理和電磁波吸收的高性能聚酰亞胺/聚吡咯-碳納米管@PCM復合材料 2025-01-10
- 日本研發出可從液體中回收稀有金屬的纖維制品 2012-02-09
- 南科大何鳳教授、華科大邵明教授 Angew:新型柔性連接電子受體助力高性能可拉伸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3
- 西工大劉劍剛教授團隊 AEM:控制第三組分分布實現高性能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0
- 南科大郭旭崗/馮奎/廉卿團隊 Nat. Mater.:基于氰基功能化n-型高分子半導體電子傳輸層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