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注與介入類醫用耗材制備新技術及其大規模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3-01-2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近日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長春應化所和山東威高集團共同完成的成果“輸注與介入類醫用耗材制備新技術及其大規模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由長春應化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殷敬華研究員牽頭,以及重點室欒世方副研究員、威高集團有限公司李忠志、夏欣瑞、王建衛和張娥等研究人員參與的“輸注與介入類醫用耗材制備新技術及其大模應用”成果,主要圍繞通用醫用耗材領域長期存在環氧乙烷滅菌劑殘留和聚氯乙烯基材中塑化劑危害人體健康的兩大技術瓶頸,開展了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創新點包括:(1)發明了反應擠出接枝和原位復合新技術,將抗輻照劑化學鍵合到高分子鏈上,解決了抗輻照劑淬滅活性自由基,而其鍵合到大分子鏈上又需要活性自由基引發這對矛盾,制備了抗輻照老化的改性α-烯烴共聚物、苯乙烯類共聚物材料;(2)發明了反應組合組裝和不同官能團間耦合反應新技術,通過控制大分子鏈上官能團間反應,調控聚合物組分間的界面作用和體系形態結構,制備了具有抗溶血、凝血和抗蛋白吸附,強度、彈性、硬度和透明性等性能優良的改性α-烯烴共聚物、苯乙烯類共聚物材料;(3)發明了新型模塑和工裝技術,將研發的材料用于制作可輻照滅菌、不含塑化劑的系列醫用耗材。
該類耗材可輻照滅菌消毒,消除了環氧乙烷滅菌的諸多問題;無抗輻照劑析出,抗輻照老化耐久性優良,各項性能優于國外同類可輻照滅菌的產品;避免了PVC類產品因塑化劑進入體內,對生殖、神經和腎臟等造成潛在危害,以及對紫杉醇等藥物的破壞或吸附,確保了治療效果。
該成果共申請專利26項,獲授權美國發明專利1項,中國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
由長春應化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殷敬華研究員牽頭,以及重點室欒世方副研究員、威高集團有限公司李忠志、夏欣瑞、王建衛和張娥等研究人員參與的“輸注與介入類醫用耗材制備新技術及其大模應用”成果,主要圍繞通用醫用耗材領域長期存在環氧乙烷滅菌劑殘留和聚氯乙烯基材中塑化劑危害人體健康的兩大技術瓶頸,開展了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創新點包括:(1)發明了反應擠出接枝和原位復合新技術,將抗輻照劑化學鍵合到高分子鏈上,解決了抗輻照劑淬滅活性自由基,而其鍵合到大分子鏈上又需要活性自由基引發這對矛盾,制備了抗輻照老化的改性α-烯烴共聚物、苯乙烯類共聚物材料;(2)發明了反應組合組裝和不同官能團間耦合反應新技術,通過控制大分子鏈上官能團間反應,調控聚合物組分間的界面作用和體系形態結構,制備了具有抗溶血、凝血和抗蛋白吸附,強度、彈性、硬度和透明性等性能優良的改性α-烯烴共聚物、苯乙烯類共聚物材料;(3)發明了新型模塑和工裝技術,將研發的材料用于制作可輻照滅菌、不含塑化劑的系列醫用耗材。
該類耗材可輻照滅菌消毒,消除了環氧乙烷滅菌的諸多問題;無抗輻照劑析出,抗輻照老化耐久性優良,各項性能優于國外同類可輻照滅菌的產品;避免了PVC類產品因塑化劑進入體內,對生殖、神經和腎臟等造成潛在危害,以及對紫杉醇等藥物的破壞或吸附,確保了治療效果。
該成果共申請專利26項,獲授權美國發明專利1項,中國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中山大學高海洋教授課題組在α-二亞胺鈀催化苯乙烯類單體與一氧化碳共聚合取得新進展 2021-02-02
- 南林黃洋副教授等 AFM:生物合成法構筑氮功能化細菌纖維素基高性能固態電解質 2024-04-25
- 川大微粘控團隊 AFM:一種類神經元結構的仿生多重防御凝膠電解質 2023-07-13
- 蘇州大學張偉教授團隊《Chem. Sci.》:非手性嵌段共聚物中手性相分離結構的自修復 2023-02-02
- 中紡院醫用耗材研發基地成立 201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