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技術領域的科研立項中,寫指南、報項目都由‘大牌’院士、專家壟斷,沒有幾個人真正來自一線企業,這會導致科研成果與企業脫節,成果轉化不暢。企業在此過程中往往成為了“花瓶”和“陪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際上,建立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首先要在科研立項“源頭”上參考企業、行業的意見。
“對于產業鏈中的關鍵問題,具有明確產業導向的項目,企業理應更多參與項目指南編制。”唐歷指出,“有人說,院士專家‘站得高、看得遠’,但這應僅限于基礎科學領域,企業關注的是產業的關鍵、共性技術,專家難當此任。”
“大多數院士沒有工程經驗,由他們決定的課題發展方向,不能體現市場的需求。”湖南科力遠高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鐘發平代表說。
事實上,為了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國家已經出臺規定,產業目標明確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要由有條件的企業牽頭組織實施,申報項目時,必須有企業參與。但有委員反映,執行中還存在為獲得項目“假結婚”的現象,項目到手,院所和企業就“各過各的”了,企業的“陪襯”地位尚未完全改變。
政府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立項制度建設上
基礎類、先導性的研究專家當然應該“上座”。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委員表示,政府在管理過程中,要重視科研成果的轉化,不要將成果和專利束之高閣。
鐘發平對此深有感觸,在美國,政府一般不介入具體項目管理,而是交由產業、協會或第三方機構組織,行業內的領袖企業有很大發言權,高校只有參與權。今年兩會,他提出建議,希望人大對重大項目最終結果實行監督。
湖南機油泵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許仲秋則認為,目前在科研立項上,政府主導的還不夠。“我國一些行業內并沒有領袖企業,都是各做各的,比較分散,如果讓其中一家企業來主導,并不能形成合力。”他說。
家層面的重大立項,要能站在更高層次考慮。這對于趕超國際先進技術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許仲秋建議,在報告中的“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后面加上“政府為主導”。“政府應從技術發展方向、人力資源統籌、與國際接軌方面,參與、組織立項,并加大管理。”他說。
張小濟認為,政府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度建設、氛圍營造、調動創新意識上,思考如何用間接的方式,調動社會、企業、個人的積極性,鼓勵他們投入研發。
許智明委員也認為,政府應扮演引導、監督、管理的角色,鼓勵社會力量普遍參與到技術創新中。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委員也同意這種觀點,科研立項時,政府要創立良好的制度環境、創新機制,加強監督管理,充分考慮市場、專家、企業、消費者等各方面的意見。
- 北大雷霆教授課題組誠聘博士后、科研助理 - 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電子 2025-02-10
- 復旦大學李劍鋒團隊:首個理論模擬科研全流程自動化AI智能體 2025-01-25
- 天津大學史志遠教授團隊招聘科研助理 - 高分子化學、微凝膠/微囊泡/脂質體、酶包裹遞送載體、微流控 2024-12-17
- “第三屆高分子材料產學研論壇”在西安隆重召開 2023-05-23
- 直播邀請 |《聚合物產品工程高端論壇》- 5月15日(周日下午)14:00-18:00 2022-05-13
- 第三屆高分子材料產學研論壇將于2022年11月18-20日在西安舉行 | 第二輪通知(補充) 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