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研制出新型骨修復生物材料
2014-03-1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從東華大學獲悉,該校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利用電紡絲技術結合新型的形狀記憶聚合物,研制出一種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組織工程仿生支架。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美國化學會周刊《化學化工新聞》對此也進行了專門報道。
骨折是常見的骨科傷病,約有10%的傷者會因骨折愈合鋼釘取出后在骨頭上留下骨釘孔而有再骨折的危險。如何降低再骨折發生率,對骨的力學缺陷進行“補強”?
為此,張彥中課題組在2002年開始了骨修復生物材料的研究。該團隊最新研制出的組織工程仿生支架不僅具有仿生天然骨納米纖維的結構特點、促進骨細胞生長的成骨性能,而且能在體溫作用下發生形狀記憶恢復,緊密填充釘道缺損部位,降低骨折間隙。同時,該支架還有可生物降解的特性,能較好與原來的骨組織相容,不需要再次取出,可達到原位再生骨組織的目的。
張彥中表示,團隊下一步將開展生物體內實驗,進一步驗證該新型骨植入支架在生物體內修復骨缺損的實際功效。據悉,目前該團隊已經和浙江大學、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有關專家開展了深入合作。
骨折是常見的骨科傷病,約有10%的傷者會因骨折愈合鋼釘取出后在骨頭上留下骨釘孔而有再骨折的危險。如何降低再骨折發生率,對骨的力學缺陷進行“補強”?
為此,張彥中課題組在2002年開始了骨修復生物材料的研究。該團隊最新研制出的組織工程仿生支架不僅具有仿生天然骨納米纖維的結構特點、促進骨細胞生長的成骨性能,而且能在體溫作用下發生形狀記憶恢復,緊密填充釘道缺損部位,降低骨折間隙。同時,該支架還有可生物降解的特性,能較好與原來的骨組織相容,不需要再次取出,可達到原位再生骨組織的目的。
張彥中表示,團隊下一步將開展生物體內實驗,進一步驗證該新型骨植入支架在生物體內修復骨缺損的實際功效。據悉,目前該團隊已經和浙江大學、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有關專家開展了深入合作。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中國計量大學衛國英/吉翠萍 Adv. Sci.:在微流控靜電紡絲技術制備高效自修復性能的防腐蝕涂層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4-12-31
- 哈工大程鳳/齊大栗洪彬/新國大Tan Swee Ching團隊 AFM:基于靜電紡絲技術的組織修復支架 2024-12-04
- 上海理工王世革/李貴生、港大徐立之 ACS Nano 綜述:基于靜電紡納米纖維的柔性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2024-11-09
- 北師大汪輝亮教授課題組 AFM:基于部分水解聚丙烯腈制備具有形狀記憶效應和超高彈性模量的非芳香室溫磷光水凝膠 2025-04-08
- 瞿金平院士華科大團隊牛冉研究員《Adv. Sci.》:記憶效應誘導手性運動的自固化液滴馬達 2023-08-03
- 大連理工智能材料前沿科學中心張淑芬教授團隊《Adv. Mater.》:冷可編程光子晶體的可激活限域形狀記憶效應 2023-02-01
- 南方醫大黃文華教授/毛小炎教授、中國醫大王藝霖博士:增強耳廓再造術 - 利用成軟骨活性墨水3d打印多尺度多孔結構仿生支架 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