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2-1-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紡織工業 十二五 發展規劃
專欄6:紡織裝備發展重點
差別化、高新技術纖維裝備。萬噸級聚苯硫醚(PPS)長短纖維成套生產線、芳綸1313及1414纖維生產成套設備、碳纖維成套生產線、聚對苯基并雙噁唑纖維(PBO)紡絲成套生產線、聚酰亞胺纖維紡絲設備等;日產150噸及以上錦綸聚合裝備及技術;萬噸級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工業化生產設備、聚乳酸纖維工業化裝備;棉型、毛型等仿真化纖和功能性差別化纖維成套技術設備。
高性能紡紗和織造設備。重點發展自動連續化棉紡成套設備、全自動轉杯紡紗機、噴氣渦流紡紗機、棉、毛制條設備、新型苧麻設備、節能自動化制絲設備;發展具有原創技術的智能型高速劍桿織機、高速經編機、地毯織機、毛巾織機、雙層織機等,實現高速噴氣織機產業化;發展電腦調線圓緯機、高性能電腦橫機、多軸向經編機、超寬幅特種織機等。
新型非織造成套設備。重點發展新型紡粘法非織造布生產線、聚苯硫醚熔噴設備、新型水刺成套生產設備、非織造布后整理成套設備、超細纖維合成革基布后處理聯合機、多功能氣流成網聯合機等生產線。
新型印染和后整理設備。重點發展在線檢測與控制系統、自動化筒子紗染色生產物流系統、超聲波水洗機、新型毛織物染整設備等。
紡織機械關鍵配套件。重點發展高性能纖維專用的噴絲板、高速卷繞頭、高頻加熱牽伸輥、高精度紡絲計量泵、高速錠子、高性能鋼領、噴嘴、針織用針等。
新型節能減排技術和設備。重點發展紡紗系統節能電機、節能空調、噴氣織機節氣技術、化學劑濃度在線檢測與配送系統、定型機熱能實時監控系統等節能減排技術與設備。
紡織機械先進制造技術。推廣新型節能環保鑄造、熱處理、表面處理工藝及設備,高精化、柔性化、多功能復合加工制造技術和設備等紡織機械先進制造技術。
(三)發展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
開發原創核心技術,以新能源、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為重點,集中推動非織造、經編和立體成型編織、功能后整理、復合加工等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配合下游市場需求,加大產業用紡織品在工程領域應用的專業指導,擴大高端產品在重點領域的推廣應用。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到2015年達到1290萬噸,占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達到25%。
專欄7: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發展重點
開發和提升非織造成型、織造成型、復合加工及功能性后整理技術水平,提高高端產業用紡織品應用比重,滿足國民經濟重點領域需求。
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發展高強、定伸長、生態相容性好以及智能型土工布;推廣補強防裂材料、阻燃、隔熱、隔聲材料在建筑領域的應用。
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組織高性能過濾材料推廣示范,提高耐高溫、耐腐蝕袋式除塵濾料性能水平和使用壽命,擴大在電力、鋼鐵等領域應用;推廣中空纖維膜材料在水處理中的應用,降低成本,提高壽命。
高端醫用防護紡織品。解決高效薄型阻隔材料、高效導濕吸水材料、醫用抗菌敷料的加工技術,重點開發手術衣、醫用防護口罩、抗菌敷料和生物活性敷料等產品;提高醫用防護阻隔與舒適性能,擴大在醫院重點防護區域使用。
交通工具用紡織品。提高內飾材料輕量、阻燃、環保強吸附、防臭等功能性水平,研究安全氣囊的纖維、面料、制品加工一條龍產業化技術,實現規模化生產。
安全防護用紡織品。重點研究采用芳綸、聚酰胺纖維、高強聚乙烯等高性能纖維,開發救生搶險、消防、防刺防彈、防生化等繩帶和服裝產品。
復合骨架材料。開發新型纖維立體編織技術,提高骨架材料強力與成型性能。
(四)傳統紡織分行業
提高棉、毛、麻、絲天然纖維資源利用水平,加強高效、節能新型紡紗、織造工藝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廣,實現紡織產品的多樣化和高檔化。棉紡緊密紡紗達到2000萬錠,棉紡無梭織機占有率達到65%,復合紡、賽絡紡、嵌入紡等新型毛紡技術推廣應用比例達到60%以上,織物自動監測和分析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0%。加快新型染色、印花、多功能后整理、自動控制及在線監測等技術在印染行業的推廣應用,豐富紡織面料的品種,提高面料質量的穩定性和附加值。加強服裝企業信息化集成制造系統和大規模定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推廣服裝和家紡企業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生產工藝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普及率達到50%,計算機輔助制造(CAM)達到25%。
專欄8:傳統紡織分行業發展重點
棉紡織。加強嵌入式紡紗、多組份纖維復合混紡、新結構紗線加工等技術的研發,推廣原料精細管理和計算機自動配棉,提升紡紗過程質量控制、織物自動檢測和分析技術,重點推廣緊密紡、低扭矩環錠紡、噴氣、渦流紡等新型紡紗,自動絡筒,無梭織機織造以及無PVA上漿、預濕上漿等工藝技術。
毛紡織。重點推廣復合紡、賽絡紡、嵌入紡等新型毛紡技術,半精紡毛紡加工技術的應用規模達到120萬錠,推廣羊毛羊絨低溫染色技術、新型小浴比(1:10 及以下)染色技術等。
麻紡織。突破嵌入式紡紗、苧麻牽切紡及相應的配套設備研制技術,重點推廣苧麻生物脫膠技術,推廣麻類纖維與多種纖維混紡、交織及高檔針織工藝技術。
絲綢。推廣高效智能自動繅絲機、絹紡新工藝及其成套設備、無梭織機等關鍵技術裝備,加快絲綢印染和后整理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擴大絲綢數碼印花技術的使用范圍,推廣特寬幅、高經密、大提花裝飾綢緞產品加工技術。
針織。發展新型成型編織、超薄超細面料針織加工等新技術,推廣新型差別化與功能性化學纖維針織產品的開發。
染整。突破生物酶精練、棉織物低溫漂白技術,針織物冷軋堆前處理技術,新型纖維、多組分纖維面料以及高仿真面料的染整和特殊功能整理技術;推進環境友好型染化料助劑的開發應用,加快具有永久有機污染特征助劑,如全氟辛烷
磺酸環酰氟(PF-OA)等的替代和淘汰;推廣生物酶退漿、涂料連續軋染、氣流染色、數碼印花等少水及無水印染加工技術;推廣染液助劑自動配送系統、自動調漿系統及全流程在線監測技術。
服裝。提高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CAD)、計算機輔助制造系統(CAM)、電腦控制自動吊掛系統(FMS)、智能倉儲配送系統、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普及率,推廣大規模定制技術,提高服裝企業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及快速反應能力和水平。
家紡。發展家紡專用原料加工應用技術,如各種高仿真、功能性和生物質纖維材料在家紡行業的應用,擴大信息化技術在家紡行業的應用面。推廣弱捻紗巾
被產品和一浴多色節能環保技術。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