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最本質的任務不是創新,而是傳承人類良知”“青年教師不許上講臺”“教授不上講臺得被重罰”“校長要把經營放在第一位”——這些看起來有些“離經叛道”的主張,是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的治學理念。2011年11月,張堯學離開教育部到中南大學履新,隨即在學校掀起一場全方位的綜合改革。
經過近3年的改革實踐,中南大學的變化從容喜人——學生喜歡學校,青年教師安心科研,知名教授回歸講臺,教授治校成為常態,國家科技獎數量躍居全國第五,行政成本大幅降低。中南大學的改革實踐,不僅闖出了中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一條新路,也給傳統的辦學理念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沖擊1
不要把創新當成首要任務
“大學首先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現在大家對大學的定位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過于強調創新成果、論文數爭創一流等,這樣很容易把學生給忽略掉。”張堯學指出,創新重要,但走在創新之前的,應該是人類良知的傳承和學生價值觀的塑造。他說:“我們現在的改革,先不談創新。”
“在學校里被關愛、受重視、找到歸屬感,才能確保一個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和正確價值觀。”學校新聞發言人劉建華介紹,在精神層面上關懷學生,比如開放校長信箱、校長每天親自處理學生投訴、投訴與職工年終獎直接掛鉤。
中南大學投入巨資用于保障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學校全面改造宿舍與食堂環境,對學生吃的每份菜補貼10%,拿出1億多元為宿舍安空調,每年每門課給學生配備20萬元實驗經費,2013年發放獎學金近3億元。
學校通過推行教學改革,讓課堂學習成為一種享受。此外,學校還大力精簡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空間,推動實驗室24小時向本科生全面開放,建立完善多級創新訓練平臺和模擬創業平臺等相應措施。
多措并舉,中南大學卓有成效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心、寬松、開放的學習科研環境。科技部2013年發布的2012年世界頂級雜志論文數量排名中,中南大學名列全國第四;近3年的創新創業活動中,中南大學先后有84人次獲國際獎項、1034人次獲國家級獎項。
沖擊2
青年教師不許上講臺
“副教授、教授必須上講臺,青年講師不許上講臺。”2012年9月,中南大學的這項新規一出臺,便引起巨大爭議。
“教授要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帶到課堂,讓學生享受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張堯學力排眾議,“青年教師沒有實際科研經驗和足夠生活閱歷,還要應對住房、婚姻等諸多壓力,直接上講臺,容易把一些社會焦慮傳遞給學生。”
那青年教師做什么?中南大學明確,所有新教師都有8年時間用于自由探索,可以自選科研方向,有20萬元科研經費供自由支配。“8年期滿拿不出成果、升不了副教授,就得自動走人。”張堯學說,“要知道,諾獎獲得者的獲獎成果,基本上都是35歲前做出來的。就是要把最具創造才華的時間交還給年輕人。”
與此同時,中南大學強力推動教授回歸講臺,把90%的績效金分配給教學崗位。一名國家二級教授每周給學生上4小時課,就可以有20萬元至30萬元的年收入,不必再為拿不到科研任務而苦惱。
沖擊3
校長要把經營放在第一位
“大學校長要把經營放在第一位。”一上任,張堯學就這樣明確了自己的職責。那么教學、科研、人事、獎懲等工作由誰來負責?他的答案是:“把權力下放,讓教授委員會成為學校的管理者,真正實現教授治校。”
3年來,中南大學綜合改革的一大方向就是全面放權,學校層面主要負責制定政策,人事任用、職稱評審、獎金分配等“實權”都下放到二級學院,由教授委員會和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共同決策。校辦主任蔣建湘介紹,各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實行任期制,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為的是避免長期任職可能帶來的潛規則。
“校長管好全校的經營,才能確保師生埋頭于學問。”張堯學強調,“學校發展處處都需要資金,這才是校長最需要操心的任務。”
任校長近3年,張堯學從來沒跟國家額外申請過資金,中南大學沒有一項改革因為缺錢而難產。他心里有一套舉重若輕的妙招:首先從資源重新分配入手,把教學資金全部投到人員身上,不再投錢給設備。其次,大幅壓縮行政經費。“遇到阻力怎么辦?學校把節約的錢給大家漲工資呀。”此外,學校廣開財源,下大力氣募集捐助資金、推動產學研合作、加大社會培訓力度。
如今的中南大學里,看得到官本位的消融,看得到創新思維的涌動,看得到師生們煥發的能量。綜合改革,潤物細無聲,奏出充滿活力與希望的華美樂章。
- 中南大學蔣炳炎、吳旺青教授 CEJ:突破微流控芯片模內鍵合技術 2024-12-19
- 中南大學張翼/湖南大學全華鋒團隊 Adv. Sci.:“磚-砂漿-粘合劑”設計打造高彈性、疏水且阻燃的隔熱材料 2024-12-07
- 西南科大李國強教授/余家欣教授、中南大學銀愷教授 Small 封面論文:用于防/除冰的微/納分級火山口結構疏冰耐久表面 2024-09-01
- 張堯學院士談“985”高校機制體制改革 2013-06-20
- 訪倫敦大學學院校長:成功的大學改革要先從行政體制改起 201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