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孔結構的液體材料問世
2015-11-1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日前宣稱,他們合成了世界首種具有永久性多孔結構的液體材料。這種液體對氣體具有極強的吸納和溶解能力,有望提升目前許多化學反應的反應效率,并在碳捕獲等場景中獲得應用,相關論文發表在1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以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和利物浦大學為首的這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合成出一種新的液體,并發現這些液體能通過將氣體吸收進孔洞中的方式溶解大量氣體。這個為期3年的研究項目為眾多更為環保和高效的化學反應過程鋪平了道路,其中就包括碳捕獲技術,即一種將發電廠、鋼鐵廠、化工廠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收集、儲存起來,避免其進入大氣的技術。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斯圖爾特·詹姆斯表示,在材料中人工形成永久性的多孔結構是人類科學上的一大進步。該技術能用來制造從塑料瓶到汽油等一系列產品。但此前,幾乎所有的多孔材料都是固體的。新設計的一種“自下而上”的特殊液體結構,彌補了液體在分子形狀上的不足,最終讓液體無法填滿所有的空間,出現大量的孔洞結構。正是這些孔洞賦予了它們極強的氣體吸納能力。
詹姆斯稱,這個領域還需要進一步的挖掘來拓展出更多的應用,未來極有可能導致很多新的化學過程。“我們已經成功展示了一種新的原理——通過在液體中創建多孔結構就能顯著提升液體對氣體的吸納能力。這一特性,從長期來看具有很多潛在的、有趣的應用”。
以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和利物浦大學為首的這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合成出一種新的液體,并發現這些液體能通過將氣體吸收進孔洞中的方式溶解大量氣體。這個為期3年的研究項目為眾多更為環保和高效的化學反應過程鋪平了道路,其中就包括碳捕獲技術,即一種將發電廠、鋼鐵廠、化工廠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收集、儲存起來,避免其進入大氣的技術。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斯圖爾特·詹姆斯表示,在材料中人工形成永久性的多孔結構是人類科學上的一大進步。該技術能用來制造從塑料瓶到汽油等一系列產品。但此前,幾乎所有的多孔材料都是固體的。新設計的一種“自下而上”的特殊液體結構,彌補了液體在分子形狀上的不足,最終讓液體無法填滿所有的空間,出現大量的孔洞結構。正是這些孔洞賦予了它們極強的氣體吸納能力。
詹姆斯稱,這個領域還需要進一步的挖掘來拓展出更多的應用,未來極有可能導致很多新的化學過程。“我們已經成功展示了一種新的原理——通過在液體中創建多孔結構就能顯著提升液體對氣體的吸納能力。這一特性,從長期來看具有很多潛在的、有趣的應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南方醫大黃文華教授/毛小炎教授、中國醫大王藝霖博士:增強耳廓再造術 - 利用成軟骨活性墨水3d打印多尺度多孔結構仿生支架 2025-02-22
- 理化所李明珠/江雷團隊、化學所宋延林團隊 Matter:受金龜子啟發的高亮度彩色日間輻射制冷薄膜 2024-11-17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姜鋒教授、Peyman Servati教授《Nano Letters》:殼聚糖改性纖維素多孔結構用于可回收、高靈敏濕度驅動器及自動冷卻紡織品 2024-11-01
- 西北工大鄭亞萍教授、姚東東副教授《JMCA》:通過靜電作用策略構筑MXene基納米離子液體材料 2021-06-21
- 讓多孔材料流動起來——上海科技大學李濤教授和Yongjin Lee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出有孔的液體吸附劑 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