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柔性超級電容器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6-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課題組,在柔性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Small 雜志上(Small, 2016, 12, 3059–3069)。
柔性可穿戴式及便攜式電子器件,要求驅動其工作的供能器件不僅能提供足夠的功率密度及能量密度,還需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超級電容器具有較高的功率密度、循環穩定性以及快速充放電的特性,是一種非常有應用潛力的供能器件,然而較低的能量密度一直限制著其實際應用。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并使其柔性化是目前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的熱點。
二氧化錳是一種具有高理論比容量的(1370 F g-1)的贗電容材料,非常有希望應用于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的制備。然而其較差的固有電導率(10-5-10-6 S cm-1),使得單純通過增加活性材料厚度無法提高其儲電能力,嚴重阻礙了其在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該課題組研究人員基于前期發展的插指電極激光印刷技術(J. Mater. Chem. A, 2014, 2, 20916-20922),并結合電沉積技術,在柔性PET基底上制備了一種二氧化錳基三維疊層插指電極,并以此電極進一步制備了柔性超級電容器。這種三維疊層插指電極構型,可以有效地增加二氧化錳與金電極的接觸面積,克服二氧化錳電導率較差的瓶頸問題,通過Z軸方向的疊加,在不增加電極面積的條件下,有效地增加電極活性材料的總體厚度,增大了器件的面電容密度。通過這種電極結構設計,獲得的柔性超級電容器可以達到11.9 mF cm-2 的最大面電容密度,并且理論上可以通過進一步的電極疊加,獲得更高的面電容密度。
此外,研究小組還受邀撰寫了關于微型超級電容器的綜述文章(Energy Storage Materials,2015,1,82–102)。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國際團隊項目的資助。
柔性可穿戴式及便攜式電子器件,要求驅動其工作的供能器件不僅能提供足夠的功率密度及能量密度,還需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超級電容器具有較高的功率密度、循環穩定性以及快速充放電的特性,是一種非常有應用潛力的供能器件,然而較低的能量密度一直限制著其實際應用。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并使其柔性化是目前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的熱點。
二氧化錳是一種具有高理論比容量的(1370 F g-1)的贗電容材料,非常有希望應用于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的制備。然而其較差的固有電導率(10-5-10-6 S cm-1),使得單純通過增加活性材料厚度無法提高其儲電能力,嚴重阻礙了其在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該課題組研究人員基于前期發展的插指電極激光印刷技術(J. Mater. Chem. A, 2014, 2, 20916-20922),并結合電沉積技術,在柔性PET基底上制備了一種二氧化錳基三維疊層插指電極,并以此電極進一步制備了柔性超級電容器。這種三維疊層插指電極構型,可以有效地增加二氧化錳與金電極的接觸面積,克服二氧化錳電導率較差的瓶頸問題,通過Z軸方向的疊加,在不增加電極面積的條件下,有效地增加電極活性材料的總體厚度,增大了器件的面電容密度。通過這種電極結構設計,獲得的柔性超級電容器可以達到11.9 mF cm-2 的最大面電容密度,并且理論上可以通過進一步的電極疊加,獲得更高的面電容密度。
此外,研究小組還受邀撰寫了關于微型超級電容器的綜述文章(Energy Storage Materials,2015,1,82–102)。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國際團隊項目的資助。

圖:(a) 制備工藝流程圖;(b) 三維疊層插指電極側切面掃描電鏡圖;(c)不同層數三維疊層插指電極在不同面電流密度下的面電容密度圖;(d)器件在90°彎曲角度下的循環伏安曲線圖(內插圖為器件在90°彎曲角下的光學照片)。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西安交大張志成教授團隊 Adv. Mater.: 在柔性壓電聚合物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5-04-23
- 華工郭建華、蔣興華團隊 CEJ:具有優異吸波性能和紅外/微波刺激響應形狀記憶功能的自修復型FCIP/RGO/PUU柔性復合材料 2025-04-20
- 南開大學劉遵峰教授課題組招收博士生(2025年入學)、師資博士后等 - 材料學、化學、高分子、物理、生物學、紡織與纖維、金屬、計算模擬、電子信息等 2025-04-17
- 廈大廖新勤 AFM 后又發 AM : 章魚觸手啟發的邊緣智能觸摸意圖識別的傳感器內自適應積分 2025-05-03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變硬彈性體,實現力學性能增強與智能可穿戴一體化設計 2025-04-28
- 告別“電線纏身”時代 - 清華大學任天令教授團隊 Nat. Commun.:研發出可穿戴心電“電子紋身” 2025-04-08
- 北理工沈國震教授/李臘副教授、湖南工大許建雄教授 Adv. Mater.: 可植入式無線水凝膠超級電容器實現雙向神經調控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