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第十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在深圳舉辦期間,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2017》一書正式發布。
發布儀式由中國化學會秘書長范青華主持,有機化合物命名審定委員會主任張禮和院士和副主任丁奎嶺院士為新書揭幕。
張禮和院士和丁奎嶺院士為新書揭幕
科學技術名詞是科學技術得以描述、記錄傳播和交流的基礎和載體。尤其對從事化合物分子研究的化學學科來講,對龐大的有機化合物進行恰當的有規律的命名,并且名稱能夠反映出與化合物結構間清晰或含蓄的關系,就要求對它們建立起科學的、系統的命名規則。對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設立了專門的委員會,提出了《有機化學命名法》,而且還在不斷地修訂和補充,并形成了一個長期處理命名問題的運行機制,成為全球有機化學界最廣泛使用的系統。
化合物系統中文命名同樣是個系統性的大工程。中國化學會最早于1978年專門成立了“有機化學名詞小組”,1983年審定后正式出版《有機化學命名原則》(1980版),此后一直是我國有機化合物中文命名的權威工具書。然而,隨著有機化學學科快速發展,八零版本已遠不能適應有機化學新的需求,有機化學中文交流、教學逐漸顯現出諸多問題。為此,自2008年起,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和中國化學會組建的第二屆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有機化學學科組,在審定名詞后,主要參考了IUPAC 1993年建議的命名指南,開始探索《命名原則》的更新修訂工作。2011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委主任基金支持下成立了《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修訂工作小組,小組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吳毓林、陳耀全、何煦昌、孫賀平等組成,正式開始起草和修訂,并邀請一些專業領域的專家撰寫該專業的命名規則。2012年在初步完成《命名原則》版本的基礎上立即開始在網上公開征求意見,并同時在專業的學術會議上組織座談討論,根據反饋的意見再反復修訂。2015年中國化學會專門組建了有機化合物命名審定委員會,進行了再一輪的審閱和修改而最后定稿,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由此《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前后歷時近10年,終于與廣大化學工作者見面。
《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2017》
目前,《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2017》全文已在中國化學會網站上線,讀者可免費在線閱讀(http://www.chemsoc.org.cn/book/yjhhwmm/)。《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是一本工具書,希望能夠成為廣大化學同行科研、教育的有力參考,為推動有機化學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盡管經過如此反復修訂,但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類型十分繁雜,難免還有不少命名的表達尚未妥善處置。隨著有機化學的不斷發展,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原則需要不斷修訂更新,中國化學會將建立一個長期的運行機制,定期對《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進行修訂和補充。隨時歡迎廣大化學同行反饋將對本書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及時的修訂和完善。
- 曼大李加深團隊 CEJ:用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的石墨烯/金屬氧化物/細菌纖維素/聚乙二醇復合氣凝膠 2024-10-28
- 濟南大學李陽團隊Carbon綜述:用于檢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碳基納米材料 2021-05-28
- 上海藥物所一類胰高血糖樣肽-1受體激動劑的發明獲國家專利 200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