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羧酸是一種特殊的功能基團,它集液晶的自組裝特性與偶氮苯基團的光響應于一身,同時其聚合物可以在有機溶劑中可以自組裝成液晶凝膠(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0, 20, 3610-3614),無論是均聚物還是嵌段共聚物都具有聚集誘導熒光增強的特性(Polymer, 2016, 97,533-542;Polymer Chemistry 2015, 6(2), 270-277)。
近日,北京大學于海峰教授與北京化工大學的楊萬泰院士課題組,報道了一種基于PNIPAm、含有羧基偶氮基團的雙嵌段共聚物,由于含有帶電荷的端基而具有的特殊的熱響應行為。加熱時,離子化的端基可以防止嵌段共聚物的相分離,導致濁點的消失。當膠束溶液在50℃下保存2h后,膠束溶液以帶電荷端基穩定的大膠束為轉化態,表現出從膠束到囊泡的形態轉變。這種形態轉變可歸結于帶電荷端基穩定和PNIPAm親疏水平衡變化的共同作用結果。該成果以題為"Charged End-Group Terminated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b-poly(carboxylic azo) with Unusual Thermoresponsive Behaviors"發表在Macromolecules上。
圖1 嵌段共聚物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熱響應性質
圖2 嵌段共聚物BC-CPDB和BC-DDTA的化學位移隨溫度的變化
圖3 化學位移3.8和1.1ppm的核磁強度隨溫度的變化和兩種嵌段共聚物在550nm處的吸收強度隨溫度的變化
圖4 BC-DDTA在不同狀態下的TEM圖和膠束到囊泡轉換示意圖
圖5 金屬離子對嵌段共聚物熱響應性質的影響
在這個工作中,作者設計了一種基于PNIPAm、含有羧基偶氮基團的雙嵌段共聚物,由于含有帶電荷的端基而具有的特殊的熱響應行為。加熱時,離子化的端基可以防止嵌段共聚物的相分離,導致濁點的消失。當膠束溶液在50℃下保存2h后,膠束溶液以帶電荷端基穩定的大膠束為轉化態,表現出從膠束到囊泡的形態轉變。這種形態轉變可歸結于帶電荷端基穩定和PNIPAm親疏水平衡變化的共同作用結果。這個工作為后續刺激響應聚合物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macromol.7b02640?journalCode=mamobx
- 華南理工大學江賽華教授課題組 JMCA:基于熱響應性膽甾相液晶彈性體的機器視覺表面溫度監測 2025-01-13
- 北京化工大學徐福建教授團隊 AFM:光熱響應性雜化水凝膠可誘導免疫調節介導的傷口愈合 2024-12-10
- 哥廷根大學張凱教授 ACS AMI:熱響應生物材料LbL自組裝制備生物活性界面 2022-10-28
- 華南理工大學趙俊鵬教授《Prog. Polym. Sci.》綜述:有機催化一步合成雜化嵌段聚合物 2025-04-05
-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Macromolecules》:兼具高力學強度、動力學穩定性和室溫修復性能的聚氨酯彈性體 2024-03-25
- 吉大吳宗銓教授團隊 Nat. Commun.:具有溫度響應、可循環利用的手性高分子有機催化劑在水中高效、高選擇性地催化R-C反應 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