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器官移植患者來說,手術后都面臨著排斥反應,即體內的免疫細胞(主要是T細胞)會攻擊植入的器官。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器官移植引起的T細胞活化。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科研團隊設計了一種“智能”的超分子水凝膠,從而可以根據患者免疫狀態“智能”釋放免疫抑制藥物。該成果近日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標題為《Immune Responsive Release of Tacrolimus to Overcome Organ Transplant Rejection》,被選為封面文章發表。
一般肝移植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藥物費用高達20萬元,以后逐年遞減,但最少要5萬元/年。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不僅費用高,而且患者容易罹患移植術后新發腫瘤、移植術后新發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此外,有的患者排斥反應較嚴重,就需要更多的免疫抑制劑;而有的患者耐受性較好,排斥反應較輕,服用過多的藥物,不僅浪費,而且對肌體有害。
在南京醫科大學王學浩院士的指導下,南醫大一附院吳金道研究團隊與南醫大分析測試中心王富強技術團隊合作,設計了一種“智能”的超分子水凝膠。它在體內像個“開關”,排斥反應劇烈時,磷酸化激酶(PTK)的活性高;排斥反應較輕時,其活性低。基于此,PTK活性高時,超分子水凝膠的親水性增強,從而超分子解膠釋放藥物,當PTK活性低時使超分子水凝膠保持膠體性質,藥物停止釋放。
“該策略的優點在于,能夠個性化精準給藥,根據患者疾病程度,智能釋放藥物,同一患者不同疾病時期,釋放藥物的量也是不同的,從而避免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南醫大分析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富強說。
根據這個方法,患者可由原來每日服用兩次藥物改為每半個月注射一次水凝膠,副作用基本消失。
- 陜科大王學川教授/黨旭崗副教授 Small:盲鰻粘液啟發的高拉伸自修復超分子水凝膠用于多功能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2025-01-20
- 中科大李闖教授 Adv. Mater.:基于CB[8]-螺吡喃主客體化學構建光響應超分子水凝膠 2024-08-28
- 林化所劉鶴研究員、武大陳朝吉教授 Nat. Commun.:納米纖維素介導的多重動態協同作用構建按需粘附-分離型水凝膠電子皮膚 2024-05-10
- 西南醫大口腔醫院陶剛/黎春暉/蔡蕊團隊:具有ROS觸發藥物釋放特性的可注射水凝膠實現抗菌劑和抗炎納米顆粒協同遞送用于牙周炎治療 2025-04-15
- 天津工業大學高輝教授團隊 Nano Today:利用GalNAc衍生的納米平臺阻斷Fn-宿主細胞相互作用以增強結直腸癌的化療效果 2024-05-08
- 華科大李亮教授、曹全梁教授團隊 Nat. Commun.:微型磁控膠囊機器人實現多模態響應與多功能集成 2024-03-12